【摘要】:稗草是世界性恶性杂草,也是我国农田15种恶性杂草之一,对水稻生产为害尤为严重。广东作为全国水稻主要产地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300万hm~2以上,稗草的发生为害也较为严重。本文利用盆钵法对采自广东省清远佛冈、韶关、梅州、茂名、雷州及增城共14个稗草生态型对丁草胺和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稗草对丁草胺已经产生抗性。惠州龙门稗草ED_(50)值最大,为757.33g(a.i.)/hm~2,超过田间推荐剂量[450~675g(a.i.)/hm~2],相对抗性指数(RI)为4.2,其他13个稗草生态型ED_(50)值为182.08~624.78g(a.i.)/hm~2,RI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为;佛冈水头韶关乐昌佛冈汤塘惠州平潭梅州西阳佛冈石角雷州附城茂名高州雷州杨家佛冈旗岭惠州博罗增城朱村佛冈甲名,且RI为1.0~3.4。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水平测定表明,14个稗草生态型中佛冈石角稗草ED_(50)值最大,为243.56g(a.i.)/hm~2,相对于ED_(50)值最小的增城朱村稗草[4.84g(a.i.)/hm~2],其RI为50.3,其他13个稗草生态型ED_(50)值为4.84~165.82g(a.i.)/hm~2,从测定结果得出的RI值可以说明14个不同稗草生态型对二氯喹啉酸敏感性存在着较大差异,但是从目前田间推荐二氯喹啉酸防除稗草使用剂量187.5~300g(a.i.)/hm~2看,所测定稗草种群在药剂推荐剂量范围内均可达到有效防除,因此采集样点的稗草生态型不存在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