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和Q型烟粉虱对浅黄恩蚜小蜂寄主选择及个体发育的影响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27±1)℃,L:D=16h:8h,RH(70%~80%)]下,研究了浅黄恩蚜小蜂对B型和Q型烟粉虱若虫的选择性及烟粉虱生物型对浅黄恩蚜小蜂个体发育的影响。试验包括四部分:①寄生时间观察:取羽化24h内并交配过的浅黄恩蚜小蜂雌蜂,让其分别寄生B型和Q型烟粉虱三龄若虫,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该蜂在寄生过程中的检测寄主时间和产卵时间;②寄生选择: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条件下,以蜂虱比1:30接蜂24h,然后解剖所有供试烟粉虱若虫,检查被寄生数量及体内着卵量;③取食选择:将羽化24h内未交配过的浅黄恩蚜小蜂雌蜂及交配过的雌蜂分别接两生物型烟粉虱的三龄若虫48h,检查记录被取食烟粉虱若虫的数量;④生长发育观察:观察浅黄恩蚜小蜂在这两种生物型烟粉虱上由卵—黑蛹、黑蛹—羽化、卵—羽化的发育时间。结果发现,浅黄恩蚜小蜂检测B型和Q型烟粉虱若虫的时间差异不明显,而其寄生Q型烟粉虱若虫的产卵时间显著高于寄生B型所用时间(P0.05)。在非选择性条件下,浅黄恩蚜小蜂寄生B型烟粉虱若虫的数量高于寄生Q型烟粉虱的数量,但两者差异不显著;而蜂在B型烟粉虱若虫上的总产卵量显著高于在Q型烟粉虱上的总产卵量;此外,蜂在B型和Q型烟粉虱若虫上的单头着卵量间差异不显著。蜂寄生B型烟粉虱的寄生数量、总产卵量及单头着卵量都高于寄生Q型烟粉虱时的3个指标,且两生物型间总产卵量和单头着卵量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种交配状态的浅黄恩蚜小蜂雌蜂取食B型和Q型烟粉虱的数量间差异都不显著,但对于同一生物型而言,交配过的雌蜂取食烟粉虱若虫的量高于未交配雌蜂对两生物型的取食。浅黄恩蚜小蜂雌蜂在B型烟粉虱上由卵-黑蛹、黑蛹-羽化及卵-羽化的发育时间都短于在Q型烟粉虱上的发育时间,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对B型和Q型烟粉虱混合种群而言,浅黄恩蚜小蜂的存在对Q型烟粉虱替代B型烟粉虱的速度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
|
|
|
1 |
包华理;广东省发现蔬菜新害虫——烟粉虱[J];广东农业科学;1999年06期 |
2 |
宫亚军,路虹;烟粉虱的危害、生物型及有关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J];北京农业科学;2000年S1期 |
3 |
李大建,阎凤鸣;烟粉虱的发生为害趋势[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年01期 |
4 |
石宝才,罗晨,张君明,宫亚军,路虹,张芝利;12种药剂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田间药效试验[J];北京农业科学;2000年S1期 |
5 |
胡敦孝,吴杏霞;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区别[J];植物保护;2001年05期 |
6 |
谭学留,潘云平,张海燕,潘玉真;聊城、潍坊市2001年烟粉虱大发生原因调查分析[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年02期 |
7 |
罗晨,姚远,王戎疆,阎凤鸣,胡敦孝,张芝利;利用mtDNA COⅠ基因序列鉴定我国烟粉虱的生物型[J];昆虫学报;2002年06期 |
8 |
;重大外来有害生物B型烟粉虱入侵的行为和生态机制[J];科学通报;2008年03期 |
9 |
崔旭红;郑丹;蒲桂林;刘万学;;温度对B型、Q型烟粉虱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9年06期 |
10 |
苏恒山;丁志宽;荀贤玉;林双喜;;大棚瓜果蔬菜烟粉虱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上海蔬菜;2006年06期 |
11 |
吴永汉;张纯胄;陈文华;胡彬彬;;烟粉虱成虫毒力室内测定[J];温州农业科技;2007年03期 |
12 |
刘占山;王义成;;烟叶浸出液可防治烟粉虱[J];湖南农业;2010年12期 |
13 |
赵莉,曲延英,岳丕昌,薛照辉;新疆两种粉虱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J];植物保护;2002年04期 |
14 |
杨捷;;烟粉虱寄生蜂在光滑寄主和有毛寄主上的存活、发育和繁殖[J];温州农业科技;2007年01期 |
15 |
郦卫弟;吕要斌;林文彩;贝亚维;章金明;张治军;;一种适合于烟粉虱产卵的新型人工膜系统[J];昆虫知识;2009年05期 |
16 |
黄俊;韦茂兔;陈常理;李明江;杨重卫;沈福泉;;一种适合烟粉虱实验观察的微虫笼的改进及其制作[J];环境昆虫学报;2010年04期 |
17 |
胡雅辉;高灵旺;;烟粉虱成虫密度自动计数系统[J];应用昆虫学报;2011年01期 |
18 |
吴杏霞,胡敦孝;温室白粉虱、烟粉虱及银叶粉虱的识别[J];北京农业科学;2000年S1期 |
19 |
孙双艳,胡敦孝;几种药剂对B型烟粉虱的毒力及药效测定[J];植物保护;2001年04期 |
20 |
沈斌斌;任顺祥;;几种生态因子对烟粉虱种群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