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吕章喜,谭丽姗;大螟生物学的初步观察[J];昆虫知识;1981年04期 |
2 |
周传波,陈安福;海南岛北部大螟的生物学和越冬情况观察[J];昆虫知识;1985年05期 |
3 |
葛存如;25%快杀灵防治春播玉米一代大螟试验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4年03期 |
4 |
吴中林,管乃椿,任乙,俞锡康;太湖稻区大螟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1984年05期 |
5 |
敬甫松;大螟卵块低温保藏的观察[J];昆虫知识;1984年05期 |
6 |
李洪山,李慈厚;水稻大螟孕卵与寄主杂草的关系及其危害[J];江苏农业科学;2002年06期 |
7 |
黄荣汉,黄佩秋,熊朝均;大螟生物学特性及田间卵量消长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1985年02期 |
8 |
;大螟为害情况的观察[J];昆虫知识;1980年05期 |
9 |
丁俊;大螟测报和防治技术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1981年02期 |
10 |
罗先湖;大螟在玉米上的发生及防治研究[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4年06期 |
11 |
陈复斌,王桂楼,刘福海,叶洪珍,魏义平;水稻大螟施药技术的探讨[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年02期 |
12 |
李洪山,李慈厚,李红阳,赵阳,陈洪新;苏北稻区水稻大螟种群消长特点及在寄主间的转换规律[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年10期 |
13 |
;大螟性诱在测报上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1983年03期 |
14 |
施汉民;大螟、二化螟越冬幼虫均能为害小麦[J];昆虫知识;1959年10期 |
15 |
刘家齐,钟裕彤;大螟初期为害状—白斑鞘[J];植物保护;1982年02期 |
16 |
胡建章;杂交水稻大螟的发生特点及种群变动原因初析[J];江苏农业科学;1983年11期 |
17 |
余智勇,张细曼;大螟性诱剂的田间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1985年12期 |
18 |
沈建新,张水妹;仙居县春玉米大螟为害严重[J];江西植保;2001年01期 |
19 |
戴爱国,周训芝,宋邦兵,李树林;水稻螟虫种群动态变化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植物医生;2001年02期 |
20 |
陈龙稳,欧阳享泱,吕锡麟;大螟性诱剂应用于虫情测报[J];昆虫知识;1987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