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研究初报
【摘要】:2004~2005年通过田间调查、人工接种、分离培养和鉴定,证明小麦条锈病菌可以在河南省伏牛山、太行山海拔1 100m以上的地区越夏。7~9月调查不同海拔地区自生麦苗上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海拔800-1000m地区自生麦苗上条锈菌、叶锈菌混生;海拔1 000m以上地区自生麦苗上条锈菌占比例较大。自生麦苗可以存活到翌年6月份,是小麦条锈病菌的主要越夏寄主。
|
|
|
|
1 |
朴春根,唐文华,曾士迈,孟安明,冯继东;RAPD技术和聚类分析在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研究中的应用[J];植物病理学报;1996年03期 |
2 |
邵先强;谢启强;陈仕荣;张春莉;;思南县小麦条锈病发生规律[J];植物医生;2010年06期 |
3 |
康晓惠,赵学谦,张跃进,罗林明,尹勇,廖华明;四川2005年小麦条锈病发生防治情况和小麦生长前期的综合治理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05年12期 |
4 |
刘刚;;农业部制定下发《小麦条锈病菌源区精准勘界工作方案》[J];北京农业;2007年01期 |
5 |
季绪霞;;岷县小麦条锈病流行原因及综防措施[J];甘肃农业;2009年09期 |
6 |
王守正;;对我省“七五”期间小麦条锈病发生趋势的估计[J];河南农业科学;1987年02期 |
7 |
代君丽;刘珂;于思勤;李洪连;;河南省小麦条锈菌特异性SSR标记的筛选[J];麦类作物学报;2011年01期 |
8 |
彭正礼;;川中丘陵区小麦条锈病初次侵染菌源探讨与防治[J];四川农业科技;2006年05期 |
9 |
邓怀义,鲁振超,邹亚暄,何剑文,罗惠荣,张华刚;临夏州2005年小麦条锈病越夏调查[J];中国植保导刊;2005年12期 |
10 |
;深切缅怀李振岐先生[J];植物保护;2007年06期 |
11 |
;今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或成流行趋势[J];北京农业;2009年11期 |
12 |
张东霞;;山西省小麦条锈病越夏菌源区精准勘界初报[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年06期 |
13 |
;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生态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J];植物保护;2011年01期 |
14 |
袁文焕;李高保;于孝如;常雨龙;;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类型的演变与监测[J];陕西农业科学;1990年02期 |
15 |
安菊棠;;甘谷县小麦条锈病越夏区治理的示范模式介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年01期 |
16 |
蒲崇建;;甘肃小麦条锈病菌源区的综合治理[J];中国植保导刊;2010年01期 |
17 |
杨世诚;;云南省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规律调查[J];云南农业科技;1982年02期 |
18 |
杨世诚;孙茂林;;云南省小麦条锈病考察报告[J];云南农业科技;1982年06期 |
19 |
李琼芝;李文章;;大理州小麦条锈病流行原因及防治途径[J];云南农业科技;1982年02期 |
20 |
赵美琦,肖悦岩,曾士迈;小麦条锈病病害流行空间动态电算模拟的初步探讨——Ⅰ.圆形传播[J];植物病理学报;198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