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我们食用菌研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有更多更好的野生食用菌开发出来,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种质资源是选育优良品种的基础,又是国家重要的生物资源,因此野生食用菌资源的收集与保藏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在野生资源中去挖掘更多优质菌种资源,而该项工作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和标准。为了使资源收集过程中的信息收集更加全面,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学科野生资源收集的工作要求,结合分子技术和相关学科的新发展,对野生食用菌资源收集保藏的程序与方法进行了总结,供大家借鉴。在野生食用菌资源收集和保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明确野外采集任务目标,不要漏掉任何对驯化栽培研究有帮助的信息:外业收集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菌种(试管种),子实体(完整干标本、分子鉴定样),生态信息(采集地、采集日期、植被结构、树种组成、林分类型、海拔、坡度、坡向、土壤、气候、着生地等),多拍照片如林子外貌、林相等;②精炼野生资源收集程序,为后期研究(驯化、育种、信息库)以及文章发表奠定良好基础。工作程序为:野外采集——初步归类——分离前对单个子实体进行筛选——编号(省份首字母缩写+年份+属名+第1字母缩写+顺序号,如09年在云南当天采集第5个样为美味牛肝菌菌株,编号为:YN09B05(24921,Be0804))——照相——分离——留样——烘样——品尝——菌种纯化——菌种鉴定(分子及形态鉴定)——菌种保藏及标本入库——驯化。③注重第一手资料收集的完整性,能在外业中解决的问题绝不拖到内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