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付绍春谭琦尚晓冬张美彦李传华徐珍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我们食用菌研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有更多更好的野生食用菌开发出来,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种质资源是选育优良品种的基础,又是国家重要的生物资源,因此野生食用菌资源的收集与保藏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在野生资源中去挖掘更多优质菌种资源,而该项工作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和标准。为了使资源收集过程中的信息收集更加全面,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学科野生资源收集的工作要求,结合分子技术和相关学科的新发展,对野生食用菌资源收集保藏的程序与方法进行了总结,供大家借鉴。在野生食用菌资源收集和保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明确野外采集任务目标,不要漏掉任何对驯化栽培研究有帮助的信息:外业收集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菌种(试管种),子实体(完整干标本、分子鉴定样),生态信息(采集地、采集日期、植被结构、树种组成、林分类型、海拔、坡度、坡向、土壤、气候、着生地等),多拍照片如林子外貌、林相等;②精炼野生资源收集程序,为后期研究(驯化、育种、信息库)以及文章发表奠定良好基础。工作程序为:野外采集——初步归类——分离前对单个子实体进行筛选——编号(省份首字母缩写+年份+属名+第1字母缩写+顺序号,如09年在云南当天采集第5个样为美味牛肝菌菌株,编号为:YN09B05(24921,Be0804))——照相——分离——留样——烘样——品尝——菌种纯化——菌种鉴定(分子及形态鉴定)——菌种保藏及标本入库——驯化。③注重第一手资料收集的完整性,能在外业中解决的问题绝不拖到内业。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绍英;姜彦祥;;野生食用菌发生期与产量的估测[J];中国食用菌;1987年04期
2 ;《中国食用菌》2008年第27卷总目次[J];中国食用菌;2008年06期
3 刘敏莉,陈丹,韩梅,刘国友;长白山区野生食用菌资源及开发利用前景[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S1期
4 赵立舰;王宁;陈俭;王大夫;陈登云;;医巫闾山地区珍贵野生食用菌调查[J];吉林农业;2011年06期
5 马启明;;崂山野生食菌和毒菇续报[J];食用菌;1986年01期
6 刘波;;药用及食用真菌[J];中国食用菌;1982年02期
7 凌魁;张祥力;;河南省食用菌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1984年01期
8 李晖;野生食用菌的干制与盐渍[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1年09期
9 沈康;王有昌;赵中喜;;澜沧县奶浆菌人工保育促繁增产试验成功[J];农村实用技术;2005年11期
10 陈国卿;野生食用菌的采集与利用[J];新农业;1989年07期
11 ;《中国食用菌》1990年总目录[J];中国食用菌;1990年06期
12 ;野生食用菌走俏国际市场[J];农业科技通讯;1996年10期
13 李宏;延安国有林区野生食用菌保护与开发初探[J];陕西林业;2005年03期
14 贾希堂;李新胜;曲延平;;食用菌的营养与保健作用[J];中国果菜;2006年05期
15 韩绍英;;可供出口的野生食用菌类——苏联部份[J];中国食用菌;1990年02期
16 彭友贵;沈西林;张玉光;;野生食用菌资源利用与山区农户收入——云南省武定县插甸乡案例调查[J];林业经济;2002年06期
17 李树红,柴红梅,赵永昌;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有效措施—包山养菌[J];云南农业科技;2004年02期
18 卯晓岚;;庐山食用菌小记[J];食用菌;1986年02期
19 蒋时察;;江苏省农科院系统食用菌学术交流会简讯[J];中国食用菌;1986年04期
20 张振富,王元忠,张锐,陈兴全,何永宏;云南野生菌坛中发现的巨大口蘑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焕清;;野生食用菌—白雪菇的驯化栽培与毒性鉴定[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付绍春;谭琦;尚晓冬;张美彦;李传华;徐珍;;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采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3 陈金泉;梁枝荣;;野生食用菌产业化开发的实践与思考[A];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冮洁;刘晗;;蛹虫草菌丝体与子实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马向东;王明道;吴云汉;姚占芳;贾新成;李秋娟;;香菇子实体形态分化过程[A];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戴国清;;蛹虫草野性化人工栽培技术[A];中国菌物产业与科技研讨会暨展览会论文集[C];2005年
7 熊承慧;夏永亮;郑鹏;王成树;;药用真菌蛹虫草不同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谱的构建[A];中国菌物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陈双林;吴鸣谦;李玉;;发网菌目黏菌子实体微量元素的初步分析[A];第八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崔宝凯;戴玉成;杨宏;;对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桑黄”)的再认识[A];2008全国药用真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惠珍;李淑冰;许旭萍;谢华玲;;正红菇培养菌丝体与野生子实体有效成分的比较分析[A];全国第6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国英;松乳菇菌丝纯培养及其分离物的DNA指纹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2 李典忠;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m)子实体及发酵液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
3 弓晓峰;黑灵芝元素形态、活性成分及其保健功能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4 马礼金;红芝的深层培养及有效成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8年
5 程显好;猪苓和蜜环菌人工培养及影响几种有效成分产生因素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何培新;黄褐裸盖伞生物学及与其伴生菌点枝顶孢生态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葛青;桑黄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结构修饰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8 铁梅;食用菌中硒的形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军;α-鹅膏毒肽给药小鼠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及其拮抗药物的筛选[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孙培龙;姬松茸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国平;东北地区市场野生食用菌种类多样性及资源评价[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晓钰;云南野生食用菌国际市场开拓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康文斌;食用菌栽培料农药残留情况调查及对子实体安全生产的影响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李巧珍;产活性多糖猴头菌株筛选及其生长过程中代谢产物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宗静;蛹虫草子实体活性多肽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其部分生物活性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丁海燕;台湾虫草菌丝体及子实体的成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7 李玉;野生食用菌菌种分离与鉴定[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8 郝春喜;蟹味菇子实体呈鲜味物质氨基酸的提取、分离纯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9 赵季;灰离褶伞(Lyophyllum cinerascens Konr & Maubl)液体发酵工艺研究及成分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10 雷捷;北冬虫夏草子实体最佳培养条件探索及其有效成分检测方法的优化[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业;极品野生食用菌难进京城[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一种珍稀野生食用菌在我国人工驯化首获成功[N];云南科技报;2001年
3 中共南华县委 纳云德;加快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思考[N];楚雄日报(汉);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春波;唱响“绿色传奇”[N];楚雄日报(汉);2007年
5 蔡祥荣;野生食用菌面临供销两难[N];市场报;2007年
6 李商;中国·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会成果丰[N];中国贸易报;2008年
7 李莎;第四届中国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会将举行[N];云南日报;2008年
8 记者 范洪庄;林下栽培野生食用菌获得成功[N];抚顺日报;2008年
9 特约记者 陈应国;法国专家考察祥云野生食用菌加工产业[N];大理日报(汉);2009年
10 金永高 鲁发金;姚安县培植野生食用菌产业促增收[N];楚雄日报(汉);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