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内生真菌多样性初步研究
【摘要】: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有补肾壮阳,强筋祛湿,健脾补血,安脏止痛等功效。目前国内外对巴戟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及药理特性等方面,关于其内生真菌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对巴戟天内生真菌的种类和生态分布进行研究,挖掘内生真菌资源,并为药用真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研究基础。从采自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和华南植物园药圃巴戟天的叶和茎600个组织块中共分离获得内生真菌547株,根据培养性状和显微特征,共鉴定出其中508株,分属于16个分类单元,该结果表明巴戟天内生真菌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比较两个采集地内生真菌的生态分布发现:(1)两个采集地叶部内生真菌的分离率均高于茎部,但是在种类组成上,茎部内生真菌的种类均高于叶片,说明植物组织内生真菌的数量和内生真菌的种类不相关;(2)两个采集地巴戟天内生真菌的优势种群均为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和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叶上的优势种群均为炭疽菌属(相对频率分别为88.02%和89.63%),而茎上的优势种群均为拟茎点霉属(相对频率分别为60.78%和84.06%)。本研究仅对广东省2个药圃的巴戟天内生真菌进行了研究,采集地较单一,因此本结果只能部分反映巴戟天内生真菌的种群组成,关于巴戟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
|
|
1 |
罗新华;陈瑞云;;巴戟天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10年08期 |
2 |
徐鸿华,林励,邓沛峰,邱琼新,何耀章;提高巴戟天产量的技术措施[J];中药材;1996年06期 |
3 |
胡桂馨,王代军,刘荣堂;干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高羊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01年01期 |
4 |
贺红,徐鸿华;巴戟天离体再生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J];中国中药杂志;2002年10期 |
5 |
R.E.Joost
,余丽清;苇状羊茅和黑麦草内生真菌的利与害[J];草原与草坪;1998年03期 |
6 |
纪丽莲;一株芦竹内生真菌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
7 |
;《菌物研究》2008年总目次[J];菌物研究;2008年04期 |
8 |
梁明光;广东高要县巴戟天栽培法[J];中国中药杂志;1959年06期 |
9 |
项勇,崔京霞,吕安国;东北红豆杉内生真菌的分离和筛选[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10 |
胡耀华,冯朝阳;几种阴生药用植物的产销情况调查——Ⅳ巴戟天的产销情况调查[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11 |
顾爱国,兰琪,宗兆锋,吴文君;苦皮藤内生真菌2B菌株的鉴定[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8期 |
12 |
聂立影,陈磊,任安芝,高玉葆;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内生真菌的检测、分离及鉴定[J];微生物学通报;2005年01期 |
13 |
乔卿梅;程茂高;王长林;;药用植物内生菌在天然药物开发中的应用[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
14 |
;广西三种药材走势好价格上扬[J];广西农学报;2000年02期 |
15 |
任安芝,高玉葆,王巍,王金龙;干旱胁迫下内生真菌感染对黑麦草光合色素和光合产物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年02期 |
16 |
李海燕;王磊;赵之伟;;小桐子内生真菌及其抗真菌活性研究(英文)[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年01期 |
17 |
余承忠;王志勇;江淑平;万开军;;内生真菌对草坪草抗逆性的影响[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
18 |
杜素娟;郭晓恒;;植物内生真菌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
19 |
徐金俊;程瑞英;;巴戟天茎基腐病及其防治研究初报[J];亚热带植物科学;1979年01期 |
20 |
吴昭平;黄子复;卢丽芬;;巴戟天芽体培养[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