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B、CO_2及结根瘤能力对大豆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摘要】:土壤生态系统特别是根际微生态系统对地球生物化学循环影响极大,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他物质循环的重要内容。研究CO_2和紫外线B(UV-B,280nm-320nm)对根际微生态系统的影响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应答环境变化规律的重要一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共生关系必会影响根际微生物代谢,因此,多根瘤及不结根瘤大豆是研究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非常理想的材料。上述研究国内外尚无报道,亟待开展。本项目以根瘤约10倍超量着生及完全不结根瘤的2个大豆突变体为材料,通过CO_2浓度倍增和UV-B辐射增强及交互作用三个处理,测定根际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研究不良环境条件对大豆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浓度增加降低了无根瘤大豆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多根瘤大豆放线菌的数量,促进了多根瘤大的根际细菌、真菌的数量;UVB的增强则显著促进了细菌、真菌的数量,使放线菌的数量明显下降;二者的共同作用则显著降低大豆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并且使放线菌的数量进一步减少。
|
|
|
|
1 |
胡小加;根际微生物与植物营养[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9年03期 |
2 |
侯杰;叶功富;张立华;;林木根际土壤研究进展[J];防护林科技;2006年01期 |
3 |
韩玉竹;曾兵;黄建国;;多花黑麦草根际微生物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11年04期 |
4 |
范君华,刘明,朱明慧;塔里木河灌区滴灌海岛棉田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04年06期 |
5 |
熊明彪,何建平,宋光煜;根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生态分布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2年02期 |
6 |
张晓波;赵艳;樊俊华;;不同养分条件下草地早熟禾根际微生物区系变化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09年05期 |
7 |
段俊英;何秀良;戴祥鹏;苏正义;;芦苇根际微生物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1984年01期 |
8 |
贾志红,孙敏,杨珍平,苗果园;施肥对作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4年05期 |
9 |
王学翠;童晓茹;温学森;杨德奎;;植物与根际微生物关系的研究进展[J];山东科学;2007年06期 |
10 |
龚韡斌;刘君昂;何雪香;廖宝文;;植物根际微生物剂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防护林科技;2009年03期 |
11 |
邱并生;;伊贝根际微生物[J];微生物学通报;2010年08期 |
12 |
霍伟;蔡庆生;;植物促生菌提高植物重金属耐受性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10年09期 |
13 |
陈廷速;甘立;李松;彭虹;杨荣仲;谭裕模;;广西主要蔗区宿根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1年02期 |
14 |
张余良,郭郢;微生物肥料应用的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1995年02期 |
15 |
王惠珍;王艳;王引权;杜弢;张延红;陈红刚;朱田田;;不同氮肥水平对万寿菊根际微生物量的影响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
16 |
李元,李元,杨济龙,王勋陵,胡之德;紫外辐射增加对春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1999年02期 |
17 |
汤玮婧;杨清香;;土霉素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
18 |
范玉贞;;白三叶草不同生长期根际微生物的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
19 |
韩玉竹;曾兵;赵建军;明晓燕;郭恩惠;恭文;;象草根际微生物研究[J];土壤通报;2010年06期 |
20 |
杨永华;;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主要研究策略[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