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桦褐孔菌胞外多糖抗肿瘤作用研究

李雪  王金玲  潘景芝  陈丽  王琦  
【摘要】: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Fr.)Pilat又称白桦茸,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真菌。该菌通常在桦树上形成一种菌核,在俄罗斯通常被称为Chaga。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研究发现桦褐孔菌菌核中含有三萜类、酚类、甾醇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如羊毛甾醇、桦褐孔菌醇等,并具有降血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桦褐孔菌菌核提取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及肿瘤细胞生长。据报道,桦褐孔菌菌核多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但未见发酵液中胞外多糖的研究报道。本实验从桦褐孔菌发酵液中提取得到胞外多糖,并以肉瘤S_(180)。和肝癌H_(22)移植性荷瘤小鼠为对象,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将小鼠肉瘤S_(180)和肝癌H_(22)两种瘤株分别接种于昆明种小鼠,次日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复方环磷酰胺组(30 mg/kg)及桦褐孔菌胞外多糖高剂量组(500mg/kg)、中剂量组(250mg/kg)、低剂量组(125mg/kg)。同时在接种24h后灌胃给药,给药体积为20mL/kg,每日1次,连续给药10d,在第11天将小鼠脱臼处死,取小鼠的瘤块、脾脏和胸腺,称重,并计算抑瘤率、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表明,对于肉瘤S_(180),桦褐孔菌胞外多糖的抑瘤率,中剂量组效果最好,最高可达到48.86%,高剂量组次之为37.80%,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的瘤重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胸腺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脾脏指数亦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于肝癌H_(22),中剂量组效果最好,最高可达55.47%,低剂量组次之为51.01%,高剂量组也可达到38.06%,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中、低剂量组的瘤重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中剂量组脾脏指数有极显著差异(P0.01),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胞外多糖具有显著抑制肉瘤S_(180)和肝癌H_(22)荷瘤小鼠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因而对桦褐孔菌胞外多糖抗肿瘤机制应进行进一步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敏;田亚宾;闫伟;;表面活性剂对蒙古口蘑深层培养菌丝体胞外多糖的影响[J];食用菌;2011年05期
2 朱金卫;徐向群;;桦褐孔菌多酚的液体深层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潘志福;兰瑛;张松;;尖顶羊肚菌胞外多糖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崔华丽;刘增武;方玉明;开桂青;陈彦;;响应面法优化羊肚菌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J];中药材;2011年05期
5 周丹;邹丽芳;邹华松;陈功友;;水稻条斑病菌胞外多糖相关基因的鉴定[J];微生物学报;2011年10期
6 李佳琳;罗志文;张跃华;纪艳;缪天琳;赵永勋;;大白菇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年04期
7 戴玉成;李玉;;中国六种重要药用真菌名称的说明[J];菌物学报;2011年04期
8 谢瑀婷;李颖颖;郑惠华;奚涛;;离子注入选育灵芝多糖高产菌株及发酵条件优化[J];药物生物技术;2011年03期
9 王晓光;辛树权;赵骥民;;硒对松口蘑深层发酵的作用研究[J];北方园艺;2011年12期
10 傅本重;;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生物膜研究[J];植物保护;2011年01期
11 葛士顺;张海信;李涛;韩涛;吴超;李鹏程;;羊肚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运动科学领域的应用展望[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12 曾宏彬;宋斌;李泰辉;;蛹虫草研究进展及其产业化前景[J];食用菌学报;2011年02期
13 葛士顺;张海信;李涛;韩涛;吴超;李鹏程;;谈羊肚菌对人体的生理学功效及其在运动保健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王金玲;潘景芝;陈丽;王琦;;桦褐孔菌胞外多糖抗肿瘤作用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常继东;宋频然;;灵芝细胞培养胞外多糖反馈抑制作用及胞外多糖高产菌株的筛选[A];2004灵芝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韩秀文;李忠伟;王书锦;倪坚毅;翁冠洪;庄坚;钟心矛;;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fredii)胞外多糖的NMR研究[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4 王明兹;施巧琴;吴松刚;;Nd:YAG激光对紫球藻生长与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黄世玉;王大志;;不同营养盐及其水平对浮游硅藻胞外多糖生成的影响[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童微星;徐锡莲;雷引林;姚善泾;;环境因子对盐藻生长及其胞外多糖分泌的影响[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韩勇;黄晓波;董岳峰;赵良启;;Rhizobium sp.N613胞外多糖的提取纯化研究[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刘红英;薛长湖;张辉;刘喜梅;张海莲;;产酸克雷伯氏菌胞外多糖单糖组成的气相色谱分析[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雷腊梅;宋立荣;欧丹云;刘永定;;营养条件对铜锈微囊藻胞外多糖形成的影响[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杨华;余加林;;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早期黏附及胞外多糖的影响[A];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有志;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型胞外多糖产生有关的一基因簇的鉴定和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1999年
2 闫景坤;抗氧化新型冬虫夏草胞外多糖的制备、结构与溶液特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修爱慧;土壤杆菌ZX09胞外多糖的制备和结构解析以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4 白云贵;南极海洋菌Pseudoaltermonas sp. S-5胞外多糖的结构与免疫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顾瑞霞;乳酸菌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及生理功能特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6 林跃梅;好氧颗粒污泥中细菌藻酸盐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季峰;桦褐孔菌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8 周智;壳寡聚糖对变形链球菌影响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张宁;Q9415菌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2年
10 邓放明;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分离培养及其发酵液胞外多糖与应用酶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春丽;液体发酵生产桦褐孔菌菌丝体及活性成分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2 梁雪;产胞外多糖酵母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多糖结构初步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3 杨正强;一株微生物胞外多糖产生菌的研究及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于春秀;一种虫草胞外多糖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2年
5 卢辉官;出芽短梗霉的胞外多糖在氮源作用下的积累及其应用[D];扬州大学;2010年
6 马晶璟;产胞外多糖细菌的分离和鉴定[D];安徽大学;2010年
7 陈若雯;高产胞外多糖乳酸乳杆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李群良;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一个与胞外多糖产生相关的基因的鉴定[D];广西大学;2002年
9 郭静;Rahnella sp. PJT09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与结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陈欢;粘细菌NUST06胞外多糖的化学组成及其应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酸奶 是食品也是药品[N];消费日报;2001年
2 ;生物有机肥的施用量要科学合理[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3 张妍 记者 赵宇清;哈工大开发出首个“本土”乳酸菌菌种[N];黑龙江日报;2011年
4 梁庆华 余春槐;我国结冷胶行业亟待解决三大问题[N];中国食品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