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桦褐孔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崔基成  崔永  
【摘要】:目的:研究桦褐孔菌分离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80%乙醇,热水及乙酸乙酯分离桦褐孔菌菌核,并对其粗提液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过氧自由基(ROO)的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桦褐孔菌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其中80%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液的活性比阳性对照BHA高,或接近抗坏血栓.结论:桦褐孔菌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高效天然抗氧化药用真菌.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毛穗芳;巫光宏;古清霞;陈江磊;张莉;;人工培养蛹虫草C19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1年01期
2 陶大勇;王选东;陈荣;李婷婷;;黑果枸杞色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7年04期
3 黄国霞;刘柳;汪青;黄姿梅;;火炭母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4 卢钢;孙军;殷丽文;赖亚辉;于钏钏;;富硒大米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8年04期
5 朵兴红;;班唇马先蒿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6 任顺成;王鹏;马宇翔;李翔;;常见食用豆类提取液抗氧化特性研究[J];大豆科学;2009年06期
7 陈吼;王娜;;罗布麻主要成分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徐金瑞;张名位;刘兴华;刘章雄;张瑞芬;孙玲;邱丽娟;;黑大豆种质抗氧化能力及其与总酚和花色苷含量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9 朱宇旌;李新华;张勇;冯冲;;苜蓿黄酮抗氧化性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钱金晶;茹珊;张帆;田晓江;李蕾;金日光;;茶叶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与其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群子参数之间的关系[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1 高平;杨卫民;;防御活性氧保护系统在黑豆抗旱生理中的响应[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0年04期
12 陈体强,吴锦忠;珍稀药用菌—桦褐孔菌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05年02期
13 陈艳秋,李玉;桦褐孔菌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5年02期
14 隋进清 ,徐立;伊春市友好区食用菌研究所采到并分离出桦褐孔菌[J];中国食用菌;2002年05期
15 江玉姬,吕华珍,谢宝贵;桦褐孔菌的培养特性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4年02期
16 钟秀宏,孙东植;桦褐孔菌的研究现状[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4年04期
17 田春宇;王关林;;甘薯多糖抗氧化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期
18 邓云霞;瞿伟菁;;金耳胞外多糖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J];食用菌学报;2007年03期
19 刘迎秋;包海鹰;;桦褐孔菌Inonotusn obliquus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中国食用菌;2008年04期
20 单昌辉;吴洪新;呼天明;;二色胡枝子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J];西北农业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基成;崔永;;桦褐孔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A];首届药用真菌产业发展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雪;王金玲;潘景芝;陈丽;王琦;;桦褐孔菌胞外多糖抗肿瘤作用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宋爱荣;苏艳;;桦褐孔菌不同发酵液提取物体外对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森泉;高秋萍;阮红;张如意;余莹莹;;紫心甘薯多糖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郑维发;;桦褐孔菌深层发酵的研究进展—问题、对策和展望[A];中国菌物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宏生;郭立雄;;桦褐孔菌液体培养条件及三萜类物质的研究[A];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遗传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张岚;李庆华;葛红娟;温武略;;酸浆宿萼总黄酮体外抗氧化作用初探[A];2010植物提取物与营养及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余婧;赵德刚;;黑米成熟胚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张仲伦;刘成祥;郑艳华;;微弱发光测量技术与药用植物抗氧化作用研究[A];第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赵会杰;付晓记;张秀月;赵一丹;陈新建;刘华山;孟凡庭;刘卫群;;一氧化氮对涝渍胁迫下牛膝叶片抗氧化作用及光合的影响[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宗学凤;黑粒小麦生长特性、籽粒营养及抗氧化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李景军;胁迫粟水溶性蛋白的制备与抗氧化性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3 陈艳秋;桦褐孔菌菌株遗传多样性及人工培养条件优化模式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4 李进;黑果枸杞色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谢正军;苜蓿叶蛋白和酶法制备抗氧化肽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6 郭雪峰;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与铺地竹(Pleioblastus argenteastriatus)叶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7 高晓旭;北五味子多糖理化性质、结构及活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8 吕峰;我国薏苡仁资源主要品质及薏苡仁活性多糖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令峰;茉莉花渣总黄酮抗氧化、抑菌活性及提取优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2 张春秋;马铃薯块茎中类胡萝卜素和酚酸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3 郭晓帆;桦褐孔菌菌株亲缘关系及人工驯化栽培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4 潘春丽;液体发酵生产桦褐孔菌菌丝体及活性成分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5 姜放军;湘蕾金银花提取物体外抑菌及抗氧化作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6 王孝仕;茶树紫色芽叶精细化利用基础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7 史佳宁;桦褐孔菌深层培养条件及其多糖化学性质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9年
8 杨俊杰;洋甘菊再生体系的建立及抗炎抑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9 周丽洁;桦褐孔菌诱变菌株的同工酶及RAPD标记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10 盖玉红;灵芝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晓军;花生红衣和花生渣的综合利用[N];湖南科技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