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工件表面黑斑的形成及试验验证

孙炳超  
【摘要】:用能谱仪(EDS)检测了工件表面黑斑处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黑斑处有NaCl存在。由于工件发生黑斑缺陷时为8月份的高温、潮湿季节。据此推测出工件表面的黑斑是由于:工人作业时不小心将汗液滴在了工件上,未能及时抛丸和清洗并经长期放置,使工件表面产生了锈蚀,形成了蚀坑造成的。用试验的方法对上述推测进行了验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桂林;刘玉莹;;固着磨料高速研磨工件表面硬化规律的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9年09期
2 ;小经验[J];机械工人;1957年07期
3 徐进,叶邦彦;高速车削碳钢工件表面的微观形貌和结构特征[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0期
4 刘梦学;;橡皮模的应用[J];机械工人;1984年05期
5 丁荫藩;;缩短钢热处理加热时间的研究[J];江苏机械;1988年03期
6 宋正华;工件表面温度的检测[J];工业计量;1998年01期
7 吴凡;杨连明;;热处理工件磨削加工后表面缺陷的判别方法[J];机械工人;1985年04期
8 李永远;;对刷镀工件的二次修复工艺的探讨[J];设备维修;1987年01期
9 胡辉;徐兴东;马旭德;秦海波;;工件表面波纹问题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2年03期
10 毕果;郭隐彪;郑茂江;;砂轮磨削振动对工件表面形貌特征的影响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3年08期
11 ;问题解答[J];机械工人.冷加工;1959年02期
12 藏新村;弹性发射加工[J];机床;1989年07期
13 ;大型工件表面的精车[J];机械工人.冷加工;1959年05期
14 曹硕生,雷力生,陈文锋;高速低粗糙度磨削时的工件表面显微分析[J];广西机械;1997年02期
15 ;二.基本原理[J];技术情报通讯;1970年19期
16 尹自强,李圣怡;金刚石车削工件表面轮廓的仿真与分析[J];工具技术;2003年10期
17 谢卫东;;磨削油(液)的选用[J];石油商技;2006年02期
18 杨晓多;刘恩锦;;海洋环境下军械受热工件表面防护工艺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8年12期
19 吴思亮 ,刘正芳;淬火钢工件表面烧伤层厚度与磨削用量的关系[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58年02期
20 吕文艳;梁楚华;周建平;赵二明;;短电弧加工工件表面特性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0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武文斌;徐文骥;周锦进;蒋春辉;王中营;;工件表面等离子弧抛光技术方法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武文斌;徐文骥;周锦进;蒋春辉;王中营;;工件表面等离子弧抛光技术方法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叶旭明;陈敏;;磁力研磨中磁力系统设计的图解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王建勋;王文东;曾杰;;活塞杆在磨削中易产生的问题分析与控制[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6)[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田春林;固着磨料高速研磨机理及工件表面质量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5年
2 宿崇;虚拟磨削关键理论及其技术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3 李琛;软性磨粒流近壁区域微切削机理及其控制方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金华;基于工件表面纹理分析的加工参数优化技术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2 于璐;磨削工件表面硬化层分布的一致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3 杨圣淼;快速点磨削加工机理及工件表面微观形貌特征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4 樊佳朋;UNIPOL-802平面研磨机研磨轨迹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5 缪红松;基于工件表面纹理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技术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6 王谦;面接触磨削材料去除机理与表面创成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刘丙春;铝合金化学加速振动抛光试验及其理论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8 王晓燕;F48MnV钢磨削强化机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9 王胜;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磨削表面形貌创成机理与实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10 白天明;球面磨具保形磨损高速研磨[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