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表面超疏水薄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特性的研究
【摘要】:采用液相浸渍法在N,N-二甲基甲酰胺(v/v)溶液(DMF)处理后的锌片表面构筑了硬脂酸、油酸以及月桂酸有机薄膜,并通过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和LIMT-3试验机对薄膜的性能进行了评价。重点探讨脂肪酸分子结构对薄膜摩擦性能影响的原因。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经DMF处理后锌表面构筑硬脂酸有机薄膜表现出极为优异的摩擦学特性,在于摩擦、0.5N的载荷下保持摩擦系数(0.2)的时间超过3600秒。自组装膜(Self-Assembled Monolayers)是有机功能分子通过分子间及其与基体材料间的物理化学作用而自发形成的一种热力学稳定、排列规则的界面分子组装体系,具有均匀一致、高密度堆积和低缺陷等特性,在润滑、吸附、防腐、材料合成、电化学、生物与化学传感器、生物膜等许多领域中应用广泛。特别是近年来,利用自组装膜可实现超薄膜润滑,从而为解决微机电系统中的摩擦学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自组装膜摩擦学性能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近年来,超疏水表面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一直以来被作为表面材料研究的热点问题。所谓超疏水表面是指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且滚动角低于2°的表面。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如何更为有效地防止金属工件的表面腐蚀、降低流体与管道内壁的摩擦阻力、实现金属饰品的表面自清洁,已成为金属表面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研究者更多的关注zn表面超疏水薄膜的自清洁效应,而很少有人涉及Zn超疏水表面摩擦学性能。本文我们主要以zn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其氧化物表面进行修饰,我们得到超疏水薄膜,并对薄膜的摩擦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期得到能更好保护Zn表面的润滑材料。
|
|
|
|
1 |
田华;薛文斌;李夕金;金乾;朱庆振;;15SiC_p/2024铝基复合材料表面微弧氧化膜的摩擦学特性[J];硅酸盐学报;2008年05期 |
2 |
孙昌国;张会臣;;铝金属薄膜上制备OTS自组装分子膜的摩擦学特性[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3 |
陈宇红;杜江华;;碳化硅陶瓷在不同湿度下的滑动摩擦行为研究[J];山东陶瓷;2008年04期 |
4 |
尹延国;林福东;焦明华;解挺;俞建卫;田明;;无铅含铋铜-钢双金属轴承材料的摩擦学特性[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年05期 |
5 |
王玉果,王玉林;三维编织碳/环氧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特性[J];天津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
6 |
韩杰胜;刘维民;吕晋军;王静波;;Fe-Mo-(MoS_2/PbO)高温自润滑材料的摩擦学特性[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
7 |
上官宝;张永振;邢建东;孙乐民;丘明;牛永平;侯明;;电流密度对铬青铜/黄铜载流配副表面温度和摩擦学特性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8年07期 |
8 |
曲建俊;周宏光;赵志强;刘志卓;;添加纳米二氧化硅脲基润滑脂的摩擦学特性[J];合成润滑材料;2009年04期 |
9 |
宁莉萍,王齐华,简令奇;微晶玻璃的摩擦学特性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
10 |
常跃,蔡逸飞,徐建生,郭志光,谢中亚;纳米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研究[J];材料保护;2005年10期 |
11 |
庞国星,陈华辉;表面复合涂层的摩擦学特性评价[J];工具技术;2005年11期 |
12 |
沃恒洲;胡献国;陈刚;;环-块摩擦副条件下纳米二硫化钼的摩擦学性能[J];润滑与密封;2006年02期 |
13 |
吴茵;;不同加载条件对聚甲醛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影响[J];湖南有色金属;2007年01期 |
14 |
史佩京;于鹤龙;赵阳;许一;徐滨士;白志民;;原位摩擦化学处理对45钢力学性能及摩擦学特性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7年02期 |
15 |
贾利晓;张永振;孙乐民;上官宝;;受流条件下碳碳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特性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8年04期 |
16 |
王利捷;王红波;郝建民;;钛合金辉光离子渗硫与摩擦学特性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S1期 |
17 |
张本生;可永敏;刘海光;;n-Al_2O_3-Fe复合镀层摩擦学特性研究[J];表面技术;2009年05期 |
18 |
颜聪明;林有希;;高速切削摩擦学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0年10期 |
19 |
钱永德;;高分子材料摩擦学特性的评价[J];机械制造;1980年08期 |
20 |
骆灼旋,陈华信,吴春苗,陈春光;铸造锌-石墨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特性[J];摩擦学学报;199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