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缓释肥对黑麦草生长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研究

梁智  何生丽  
【摘要】:采用微区试验方法,对矿物包裹型缓释复合肥的肥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缓释复合肥的养分释放明显向后期延伸,有利于植物均衡吸收,其氮的利用率高达60%,比等养分复合肥高出38 个百分点;其磷的利用率高达26.5%,比等养分复合肥高出11.5个百分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邹忠君;孙艳华;;玉米一次性分层缓释施肥技术试验研究[J];农学学报;2011年06期
2 曹景勤;第四纪红色粘土区氮磷肥交互作用对黑麦草产量和养分累积的影响[J];土壤通报;1995年03期
3 郭建华;邢竹;;应用~(15)N 研究不同土壤和不同施肥时期对冬小麦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核农学通报;1992年06期
4 李天福,陈萍,冉邦定;烤烟不同耐肥品种的肥料利用率与烟叶品质[J];烟草科技;1999年04期
5 王小波;王艳;张渊;王小晶;;4种不同材料包膜尿素对油菜的生长效应[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年06期
6 汤春纯;李海平;夏照明;;配施有机肥对提高棉花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7 万晓芹;冉小伦;刘运强;张学猛;;水改旱玉米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8 李华;徐长青;李世峰;钱宗华;;不同氮肥管理对机插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9 柳虹;朱运涛;;小麦高产稳产土肥水条件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1期
10 樊秀荣;闫礼;张子奇;刘浦升;杨荣;;临河区油用向日葵三区校正试验及肥料利用率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年06期
11 金龙南;兰进;赫崇岩;王庆;高金方;;人参的土壤营养与培肥研究 Ⅳ.用~(15)N示踪研究人参对NH_4~+—N和NO_3~-—N的相对吸收利用[J];吉林农业科学;1991年02期
12 ;实用生产技术[J];中国农垦;1992年08期
13 柴永山;三江平原丘陵区玉米高产障碍因素调控措施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1996年03期
14 曲善功;李怀军;郝建成;韩富东;岳秀荣;庞金柱;李志杰;;冬小麦不同配方施肥处理的参数及对土壤养分利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15 朱金湖;周银香;冷景连;阮长兵;;丘陵地区中稻“3414”田间试验总结[J];河北农业科技;2008年04期
16 卜茂平;张友平;;肥料价格猛涨 棉花怎样科学施肥[J];中国农业信息;2008年04期
17 王校常;;当前茶园肥培管理中的几个问题探讨[J];贵州科学;2008年02期
18 李燕敏;郝明德;赵云英;;黄土旱塬长期施肥条件下小麦钾素营养和肥料利用率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19 路海东;薛吉全;马国胜;张仁和;郝引川;何秀娥;;关中夏玉米不同肥料的施用效应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9年05期
20 刘道光;;小麦高产稳产土肥水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智;何生丽;;缓释肥对黑麦草生长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效朴;詹其厚;李伟波;;不同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张效朴;詹其厚;;不同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汤坤民;顾根茂;;高效缓释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5 钟吉平;;棉田养分损失的主要途径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A];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段玉;妥德宝;赵沛义;李焕春;呼和;牟晓东;徐亚全;;氮磷钾化肥对油菜产量和吸肥特点的影响[A];2007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2007年
7 辛国荣;杨中艺;郑政伟;徐亚幸;;各种黑麦草期间施肥管理对后作水稻生产的影响[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武玉叶;陈其军;陈惠;陈珈;王学臣;;根癌农杆菌介导获得转DREB1A基因的耐低温黑麦草[A];2004中国植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苏慧侠;王文进;曹文平;;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10 郝秀珍;周东美;钱海燕;;黑麦草在铜矿尾矿砂与菜园土复合土壤上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伟;我国北方不同地区玉米(Zea mays L.)养分吸收与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2 路运才;玉米和黑麦草漆酶基因的克隆和系统发育分析及玉米水分胁迫下基因表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3 唐明娟;1.菌根真菌在金线莲栽培中应用及其共生机理研究 2.粉尘螨和黑麦草变应原决定簇及其全长基因克隆与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4 邹娟;冬油菜施肥效果及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黄勤楼;禾本科牧草良种选育、对氮肥的响应及其在畜牧上的利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6 王少先;烤烟专用缓释肥研制及作用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7 郭熙;基于GIS的水稻施肥决策研究与应用[D];江西农业大学;2010年
8 管冠;施肥模式对稻麦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9 余舜武;荧光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在水稻和小麦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尧治;粮饲轮作系统中牧草生态适应性及能量转化效益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2 王志刚;黑麦草—水稻种植模式评价与管理模拟[D];扬州大学;2005年
3 冯自松;稳定态碘对黑麦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8年
4 马艳华;烯效唑对黑麦草抗旱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王永;黑麦草翻压对植烟土壤修复及烤烟产、质效应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6 顾崟飞;锶对黑麦草生理生化特性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8年
7 朱红英;控释肥料在玉米上的应用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8 朱秀荣;缓释肥对旱稻氮、磷、钾吸收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谢永平;有机—无机烟草专用混配肥试验与推广[D];贵州大学;2007年
10 苏贤坤;烤烟水肥交互效应以及水分调控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盐山县农林局 陈合;小麦施用缓释肥注意事项[N];河北科技报;2009年
2 记者 赵红梅;深层缓释肥让小麦一次施肥亩产千斤[N];河北日报;2006年
3 记者 林萍;施肥新技术惠及湟中农民[N];青海日报;2006年
4 王峰梅;麦积“量身定做”配方肥料[N];天水日报;2006年
5 马德明;我省今秋大力推广缓释肥[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董志水;用了涂层缓释肥 小麦长成“仪仗队”[N];河北农民报;2007年
7 通讯员 侯圣亮;鱼台推广新技术水稻喜获大丰收[N];济宁日报;2008年
8 省土肥研究所 黄凤球;积极种草养畜 弥补洪灾损失[N];湖南科技报;2007年
9 ;如何种植一年生黑麦草“特高”[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10 潘全山;黑麦与黑麦草不是一回事[N];农民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