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及其在汉江中下游应用
【摘要】:根据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决策的需求,应用遥感与GIS一体化的方法,研究设计了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数据库的组成,并建立了可运行的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在系统支持下得到了以下研究结果:除直接入江的区域外,唐白河是汉江氮磷的主要贡献者,它的总量都很大。其次是汉北河的溶解态氮磷和南河的固态氮磷。按单位负荷统计显示竹皮河的溶解态氮(1.82kg/ha)、唐白河的溶解态磷(0.13kg/ha)、北河的固态氮(1.23kg/ha)和磷(0.64kg/ha)都是较高。从利用方式上看:水田的是汉江的氮磷农业面源污染的最大贡献者,一是它的单位负荷大,二是面积大,在研究区就达12034km2;其次是旱地,它的单位面积负荷虽然比水田低,但它的分布广。研究结果可以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对有效的保护汉江流域水资源环境,控制汉江流域水污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