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氮素的生产效率与土壤的供氮效率

奚振邦  
【摘要】:正 氮素是农业物质循环中最重要的营养元素。土壤是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氮库。本文谨概略讨论氮素的生产效率与土壤的供氮效率。 一、氮素的生产效率 何以定义为:“作物吸入体内的单位氮素能生产的农产品产量”。不论这些氮素来自于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广凯;;堆沤厩肥加入磷肥好[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1年07期
2 蒋本福;;几种常用农家肥的成分及施用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11年07期
3 刘国新;王艳春;;化肥施用“十忌”[J];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03期
4 ;减少化肥用量有妙法[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1年07期
5 金海如;张萍华;蒋冬花;;同位素示踪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吸收不同氮素并向寄主植物输运的机理[J];土壤学报;2011年04期
6 徐洪昌;;谈农药、化肥的使用误区[J];现代农业;2011年08期
7 张世光;;豆科植物生物固氮的调查研究[J];湖南农机;2011年07期
8 朱广凯;;施肥“禁忌”(中)[J];乡村科技;2010年12期
9 刘苍龙;;高效有机肥——蔬乐园腐殖酸生态肥[J];农业知识;2011年19期
10 夏安;邓跃全;董发勤;杨瑞;许春凤;;磷石膏基缓释氮肥的研究[J];非金属矿;2011年04期
11 火勇;;宁夏六盘山东麓黑垆土土壤养分丰缺指标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年04期
12 史磊刚;范士超;孔凡磊;陈阜;;华北平原主要作物生产的碳效率研究初报[J];作物学报;2011年08期
13 孟宪峰;张月丛;;承德农业生态系统分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年02期
14 薛华;;玉米秸秆还田要四防[J];乡村科技;2010年09期
15 查菲娜;赵艳梅;陈金英;李红卫;程芳芳;;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建设[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6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奚振邦;;氮素的生产效率与土壤的供氮效率[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袁自瑛;张展羽;;次降雨条件下农田土壤及地下水氮素分布特征分析[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3 叶洁琼;王兆慧;柳建设;;氮素在苏打型盐渍土中迁移转化规律的实验室研究[A];寒区冰情与冻土水文效应——第4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樊向阳;庞鸿宾;齐学斌;吴海卿;;氮素运移转化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5 郭新正;吐尔逊娜依.米吉提;;新疆土壤中的氮素与化学氮肥的施用[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刘学军;;大气氮素沉降及其对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养分输入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丁洪;;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硝化反硝化损失与N_2O排放的研究[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8 李生秀;;提高旱地土壤氮肥利用效率的途径和对策[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9 张兴昌;张亚丽;郑继勇;;径流与坡面土壤矿质氮素的作用深度研究[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琦;曹林奎;;农田氮素流失模型的构建与应用[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综合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福利;氮素施用技术和不同保墒耕作施肥对土壤水肥因子及小麦产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2 梁东丽;黄土性土壤氮素氧化亚氮气态损失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3 赵允格;成垄压实条件下氮素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4 李贵桐;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以连续秸秆还田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为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5 单德鑫;牛粪发酵过程中碳、氮、磷转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6 马军花;传递函数模型的发展和农田尺度下硝态氮淋失的数值预报[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7 王学渊;基于前沿面理论的农业水资源生产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史春余;番茄、甘薯专用有机—无机缓释肥研制及其生物学效应[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9 王秀珍;水稻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参数的光谱遥感估算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10 石孝均;水旱轮作体系中的养分循环特征[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虎;再生水灌溉条件下水分与氮素迁移转化规律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侯红雨;温室滴灌条件下氮素转化运移规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3 刘育红;稻田土壤氮素矿化研究的几种方法比较[D];浙江大学;2004年
4 吕雄杰;土壤水分与水稻氮素状况光谱特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 王巧红;四川广元市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氮素动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6 马林;中国营养体系养分流动循环(CNFC)模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7 杨兆芳;农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研究——以稻麦作物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8 朱华玲;重庆市旱地土壤肥水协同效应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9 王莹;水热变化后温带森林土壤CO_2和N_2O排放和氮素净矿化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徐法伟;水蚀引起红壤坡耕地氮素变化及其对季节性干旱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俊杨 弭云禄;肥料的种类及其施用(五)[N];河南科技报;2008年
2 高俊杨 弭云禄;肥料的种类及其施用(六)[N];河南科技报;2008年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中国项目主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 金继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技术对策[N];农资导报;2009年
4 朱传斌;化肥用得巧庄稼“身体好”[N];农民日报;2008年
5 李大刚;施用化肥十二忌[N];农民日报;2009年
6 丽水农业技术信息中心;施用尿素四忌[N];丽水日报;2007年
7 ;施用尿素“四忌”[N];吉林农村报;2007年
8 辛丰;尿素施用有误区 走出误区增效益[N];山东科技报;2008年
9 市科协供稿;化肥使用的四个注意事项[N];长治日报;2010年
10 杨俊刚;中国专用肥的发展现状与建议[N];农资导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