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生物修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正 从世界范围来讲,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同样面临着人类活动和生产发展造成的日益加剧的环境胁迫。土壤是各种环境污染物质的“汇”,进行污染土壤的修复、保持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土壤和环境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物理及化学的土壤修复方法常常导致土壤结构破坏、生物活性降低以及土壤质量的下降。土壤生物修复由于具有副作用小、成本低、操作方便
|
|
|
|
1 |
钱克刚;;深层过滤的回顾与展望——纤维过滤剖析[J];工业水处理;1993年02期 |
2 |
宋玉芳,许华夏,任丽萍;两种植物条件下土壤中矿物油和多环芳烃(PAHs)的生物修复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1期 |
3 |
吴作军;卢滇楠;张敏莲;刘铮;;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及其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化工进展;2010年05期 |
4 |
张淑玲;吕志超;吴吉夫;;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7年02期 |
5 |
申进玲;陈蕾;李晓蕙;张军林;;固氮菌及其共生体系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年06期 |
6 |
代先祝;蒋建东;李荣;李顺鹏;;Arthrobacter sp. AG1菌株降解土壤中阿特拉津研究[J];土壤;2008年05期 |
7 |
戴青华;曹晓丹;孙向武;;甲基异柳磷降解菌株HLZ在土壤中降解特性研究[J];土壤通报;2010年03期 |
8 |
贾凌云,吴刚,杨凤林;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J];现代化工;2003年09期 |
9 |
朱遐;;生物修复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生物技术通报;2006年05期 |
10 |
吴宇澄;骆永明;滕应;刘五星;李振高;;石油污染土壤中芳烃降解菌及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的克隆[J];土壤;2006年05期 |
11 |
高大文;卜春红;程国玲;;类Fenton预氧化强化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J];现代化工;2007年S1期 |
12 |
王传远;杨翠云;孙志高;杨玉玮;瞿成利;王允周;;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土壤石油污染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2期 |
13 |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J];环境科学文摘;2008年03期 |
14 |
李远军,李琼华;环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5 |
朱希坤;王雪涵;姚金城;李清艳;牛淑敏;蔡宝立;;Arthrobacter sp. AD30和Pseudomonas sp. AD39在阿特拉津工业废水生物处理及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J];环境化学;2010年04期 |
16 |
范建军,张华,谢震震;堆肥在土壤生物修复和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环境卫生工程;2005年03期 |
17 |
庞金钊;;生物技术与循环经济[J];资源节约与环保;2006年03期 |
18 |
吴剑;杨柳燕;肖琳;宋红波;蒋丽娟;陈鹏;万玉秋;;砷污染土壤生物挥发研究进展[J];土壤;2007年04期 |
19 |
王传远;左进城;苗凤萍;杨翠云;宋忠国;;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土壤石油污染及其对碱蓬萌发的生态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4期 |
20 |
郭方
,卢贵钦
,刘安国;方兴未艾的环境科学——回顾与展望[J];环境科学;197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