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壤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残留无机磷形态及其转化的研究
【摘要】:对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地有关施肥处理采样测定,结果表明:残留磷素的无机磷各组分的含量及分布规律与原始土壤有很大区别。土壤中残留的无机磷组分中的Ca_2-P、Ca_8-P、Al-P、Fe-P与土壤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此四种组分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由试验前的1/3上升到一半以上,而无磷继续投入的情况下,无机磷组分中的O-P和Ca_(10)-P可向有效态转化,供作物利用。
|
|
|
|
1 |
刘春生,宋国菡,史衍玺,杨守祥,马玉增,萧月芳;棕壤和褐土的酸淋溶特征(英文)[J];水土保持学报;2002年03期 |
2 |
马履一,翟明普,王勇;京西山地棕壤和淋溶褐土饱和导水率的分析[J];林业科学;1999年03期 |
3 |
向师庆,孙向阳;山西省关帝山地区棕壤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
4 |
胡燕清;;膨润土对山西省石灰性土壤无机磷有效性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年04期 |
5 |
甘海华,卢瑛,戴军;不同肥力红壤及其复合体无机磷分布特征[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
6 |
苏少华;刘合满;董丽娜;张晋爱;张兴昌;;黄土丘陵区不同生长年限刺槐林土壤无机磷的变化规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03期 |
7 |
戴伟;北京地区棕壤与褐土研究工作的发展及现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
8 |
陈立新;;落叶松人工林土壤酸度变化与无机磷形态的关系[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年04期 |
9 |
武心齐,孙华,熊德祥;鲁南砂姜黑土及其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无机磷的组成和分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10 |
依艳丽;郭琳琳;丁文博;贾振文;王义;亓鑫;;沈阳地区典型耕地棕壤养分状况及变化趋势的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11 |
刘寿坡;湖北神农架山脉的森林土壤[J];土壤通报;1962年03期 |
12 |
张焕朝,李桂荣,栾以玲;云台山森林土壤的特性和分类[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
13 |
张继宏,汪景宽,穆琳,王铁宇,陈恩凤;不同措施对棕壤土壤肥力的调控[J];土壤通报;1998年06期 |
14 |
李玉平;浅谈邢台市的土壤类型与利用[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1999年02期 |
15 |
马履一,翟明普,林平;京西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分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16 |
刘寿坡;黑龙江省南部次生林区森林土壤肥力评价的研究[J];土壤通报;1964年02期 |
17 |
何忠俊,马路军;大巴山北坡土壤特性及其垂直分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
18 |
李明森;玉龙山区土地农业利用[J];资源科学;1989年01期 |
19 |
窦森,华士英;用~(13)C-核磁共振方法研究有机肥料对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
20 |
吴月照;北京清水河流域南山北坡土壤研究[J];地理研究;198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