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春生,宋国菡,史衍玺,杨守祥,马玉增,萧月芳;棕壤和褐土的酸淋溶特征(英文)[J];水土保持学报;2002年03期 |
2 |
马履一,翟明普,王勇;京西山地棕壤和淋溶褐土饱和导水率的分析[J];林业科学;1999年03期 |
3 |
张继宏,汪景宽,穆琳,王铁宇,陈恩凤;不同措施对棕壤土壤肥力的调控[J];土壤通报;1998年06期 |
4 |
向师庆,孙向阳;山西省关帝山地区棕壤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
5 |
杨元根,刘丛强,袁可能,何振立;红壤中稀土元素结合形态的分布及分配[J];矿物学报;1998年04期 |
6 |
储小院;王玉杰;刘楠;齐娜;杨小梅;申彦科;;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林地土壤微团聚体特征分析[J];土壤通报;2009年06期 |
7 |
吴煜禾;张洪江;程金花;王伟;吕文星;杜士才;肖莉;;重庆四面山不同林地土壤颗粒特征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5期 |
8 |
杨元根,袁可能,何振立;稀土元素在红壤中的环境效应研究[J];土壤通报;1998年03期 |
9 |
何云峰,徐建民,侯惠珍,袁可能;有机无机复合作用对红壤团聚体组成及腐殖质氧化稳定性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1998年04期 |
10 |
魏开基;;土壤结构[J];北方水稻;1980年01期 |
11 |
戴伟;北京地区棕壤与褐土研究工作的发展及现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
12 |
陈立新;宋志韬;纪萱;;红松人工林腐殖质组成及其结合形态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3期 |
13 |
罗歆;代数;何丙辉;刘秀华;唐寅;;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及物理性质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1期 |
14 |
刘寿坡;湖北神农架山脉的森林土壤[J];土壤通报;1962年03期 |
15 |
张焕朝,李桂荣,栾以玲;云台山森林土壤的特性和分类[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
16 |
李玉平;浅谈邢台市的土壤类型与利用[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1999年02期 |
17 |
依艳丽;郭琳琳;丁文博;贾振文;王义;亓鑫;;沈阳地区典型耕地棕壤养分状况及变化趋势的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18 |
马履一,翟明普,林平;京西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分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19 |
黄丽,张光远,丁树文,蔡崇法,蔡强国;侵蚀紫色土土壤颗粒流失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9年01期 |
20 |
王晶,丁德蓉,何丙辉,许红艳,彭华;三峡库区撑绿竹护岸林土壤抗蚀性能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