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沉积本征微晶硅薄膜微结构的研究及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摘要】:本文采用高压高功率的VHF-PECVD技术在沉积速率~1.2nm/s时沉积了一系列不同厚度的本征微晶硅薄膜。通过测试该系列材料的Raman谱,XRD和AFM,研究了高速沉积本征微晶硅薄膜的微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当厚度小于1μm时,随厚度增加薄膜的晶化率和晶粒尺寸都有明显增加,而厚度大于1μm后,薄膜的晶化率和晶粒尺寸都变化不大。然而当电池中本征层的厚度由1μm增加到2μm时电池的性能却有明显的变化。针对该问题及高速沉积本身存在的离子轰击作用强的特点,本文通过改变沉积微晶硅薄膜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控制了微结构的变化,提高了薄膜质量和电池效率。最后制备得到沉积速率为1.2nm/s,转换效率为9.36%的单结微晶硅太阳电池,将其应用到叠层电池中制备得到效率为11.14%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
|
|
|
|
1 |
韩晓艳;耿新华;郭群超;袁育杰;候国付;魏长春;张晓丹;孙建;薛俊明;赵颖;蔡宁;任慧志;张德坤;;高速沉积μc-Si:H薄膜生长机制及其微结构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8年01期 |
2 |
郭群超;耿新华;孙建;魏长春;韩晓艳;张晓丹;赵颖;;气体滞留时间对高速沉积的微晶硅薄膜性能的影响分析[J];物理学报;2007年05期 |
3 |
刘艳;董云杉;黄家桢;张利中;李戈扬;;反应溅射Zr-Si-N复合膜的微结构与力学性能[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6年03期 |
4 |
孙喜莲;洪瑞金;齐红基;范正修;邵建达;;磁控溅射不同厚度银膜的微结构及其光学常数[J];物理学报;2006年09期 |
5 |
贾旭;张建武;郑保忠;浦其荣;;稀土元素Ce/Eu共掺杂对Bi-2201相微结构和超导电性的影响[J];低温物理学报;2006年04期 |
6 |
刘艳;董云杉;戴嘉维;李戈扬;;反应溅射Nb-Si-N薄膜的微结构与力学性能[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
7 |
甄聪棉;马丽;张金娟;刘英;聂向富;;Ti(Cr)缓冲层对用于垂直磁记录材料CoCrTa介质磁特性和微结构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
8 |
杨根;张丽伟;卢景霄;谷锦华;陈永生;文书堂;汪昌州;王子健;;高气压下微晶硅薄膜的生长及微结构研究(英文)[J];人工晶体学报;2007年03期 |
9 |
邓联文;江建军;邸永江;何华辉;;玻璃包覆铁基合金微丝的微结构与吸波性能[J];功能材料;2007年07期 |
10 |
张瑞玲;王莹;;退火温度对高介电HfO_2薄膜的微结构和形貌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08期 |
11 |
郭学军;卢景霄;陈永生;张庆丰;文书堂;郑文;申陈海;陈庆东;;甚高频高速沉积微晶硅薄膜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8年09期 |
12 |
潘伟伟;韩瑞;刘锦宏;李发伸;;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钡铁氧体的微结构和磁性能[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13 |
周炳卿,刘丰珍,朱美芳,谷锦华,周玉琴,刘金龙,董宝中,李国华,丁琨;利用x射线小角散射技术研究微晶硅薄膜的微结构[J];物理学报;2005年05期 |
14 |
秦会斌;罗迪民;;非晶态Tb Fe Co磁光膜的HREM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1990年03期 |
15 |
叶超;姜奇;沈明荣;林军;;施主掺杂浓度对PTC陶瓷材料导电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
16 |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J];物理实验;1994年01期 |
17 |
戚玉敏,崔春翔,申玉田,刘双进,袁学敏;钛酸钾晶须的高温热稳定性[J];硅酸盐学报;2005年10期 |
18 |
聂康明;庞文民;王雨松;鲁非;朱清仁;;PCL/SiO_2杂化纳米相微结构与晶态成核生长特性[J];化学物理学报;2005年06期 |
19 |
邓联文;熊惟皓;江建军;冯则坤;何华辉;;高磁损耗型FeCoB-SiO_2纳米颗粒膜的微结构与微波电磁特性[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6年04期 |
20 |
刘艳;董云杉;许辉;祝新发;李戈扬;;反应溅射(Al,Ti)(O,N)涂层的微结构与力学性能[J];功能材料;2006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