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值对发酵产氢细菌RF-9产氢性能的影响
【摘要】:利用间歇实验对不同碳源、氮源及碳氮质量比值对产氢细菌RF-9的发酵产氢行为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葡萄糖和玉米浆+酵母膏复合物是产氢菌RF-9发酵产氢较理想的碳源和氮源。碳/氮(mC/mN)质量比值对菌株RF-9的生长发酵产氢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mC/mN比值的逐渐加大,菌株RF-9的生长及发酵产氢性能也逐渐提高,当mC/mN为5.5时,葡萄糖利用率最大93.3%,产氢菌株RF-9的释氢量和生长量也达到最大,分别为135.9 mmol/L和0.723 g/L,发酵液相末端产物总量相应地达到最高5 850.8 mg/L,其中乙醇和乙酸是主要的可溶性代谢产物,pH降为最低3.36。当mC/mN5.5,随着mC/mN比值的继续增加,菌株RF-9的生长发育及代谢性能表现为下降趋势。
|
|
|
|
1 |
谭奥严;;固体碳源在水溶液中的分散实验研究[J];山东陶瓷;2010年02期 |
2 |
宾淮湘,郑传宁;生物除磷的碳源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3 |
许斌;李丽;田彬;范小红;冯立明;;高温高压触媒法金刚石生长的热力学分析[J];高压物理学报;2009年03期 |
4 |
史得军;乔柯;阎子峰;;低温电石合成及不同碳源对电石合成效率的影响[J];煤炭科学技术;2010年04期 |
5 |
俞吉安,林志新,张承康,朱章玉;碳源对浑球红假单胞菌P_4株氧化-还原反应平衡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
6 |
贺端威,罗湘捷,丁立业;用石蜡作碳源在高温高压下合成金刚石[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5年01期 |
7 |
李永峰,任南琪,郑国香,胡立杰,李建政;碳氮质量比对发酵细菌产氢性能的影响[J];化学工程;2005年04期 |
8 |
钱一帆;郑广宏;康铸慧;王磊;;不产氧光合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产氢影响因子研究[J];工业微生物;2007年05期 |
9 |
高峰;贾晓鹏;丁战辉;刘晓兵;马红安;;球状石墨的粉压成型及以其为原料的金刚石生长[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9年02期 |
10 |
潘春梅;张晓静;樊耀亭;;产氢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P22的分离鉴定及其产氢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8期 |
11 |
刘合钦;徐莉;周翔南;付强;闫云君;;产氢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氢特性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09年10期 |
12 |
符冬菊,杜爱兵,刘旭光,贾虎生,许并社;由不同碳源合成洋葱状富勒烯[J];煤炭转化;2005年03期 |
13 |
王松顺,郭明泉;碳源的金刚石合成及其选择[J];炭素;1986年01期 |
14 |
朱家永,刘忠孝,张孝胥,许玉民;静压触媒法合成金刚石微粉最佳碳源的探讨[J];炭素技术;1994年01期 |
15 |
毛勇凯;湖北省化工厂近两年技术进步简况(纯碱部分)[J];纯碱工业;1988年02期 |
16 |
吴光治;氮基气氛热处理的进展[J];江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0年04期 |
17 |
张欣;;二氧化碳:21世纪的新碳源[J];杭氧科技;2002年Z2期 |
18 |
彭峰,姜靖雯,冯景贤;LaAl_(1/3)Fe_(2/3)O_3催化剂的制备及用于VOCs裂解制备碳纳米管[J];石油化工;2003年12期 |
19 |
谢有赞,贺美珍,刘志祥,杨小平,黄启忠,陈斌,张向军;碳源的石墨化度、气孔率与金刚石合成的关系[J];珠宝科技;2004年03期 |
20 |
任东;二氧化碳化工的新工艺开发[J];化工时刊;1994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