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乡村旅游与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共融的路径研究——来自浦江“江南第一家与板凳龙”实践的思考

项云华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本文以浙江省浦江县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第一家古镇村和浦江县板凳龙为个案,对乡村旅游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融合进行田野调查,探求两者实现共融发展的优势、问题及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一)两者共融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区域优势明显,江南第一家和板凳龙都属于浙江省浦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浦江,位于浙江省中部偏西,钱塘江水系浦阳江在此发源,四面环山,山清水秀。古有"小邬鲁"之称,今有"中国书画之乡"之盛誉。交通便利,S210省道浦江段的建设完成,开通了义乌机场至浦江直通车。据统计,每年来浦江的游客达1700万人次,旅游收入年均达到167亿元。(2)"板凳龙"作为浦江县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郑氏宗族每年都要举办的重要宗祠体育表演活动,在当地具有很强的文化影响力,深受人们青睐。"板凳龙"作为当地的传统体育文化,其传承与有效传播,在凝聚宗族团结,推进社会和谐进步,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江南第一家"作为郑氏家族的常居地和浦江旅游胜地,保存有原生态的"板凳龙"文化,是传承与传播"板凳龙"文化的发源地,是推进村乡旅游与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有效载体,是文化兴乡与产业兴乡有效融合,实现村落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二)"江南第一家"在与"板凳龙"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旅游的实践过程中面临如下困境:(1)体育类非物质传承局限于族内传递的思想桎梏,不利于"板凳龙"这项运动的有效传播与普及。(2)"板凳龙"在"江南第一家"的表演存在着时代的刻板性、礼节的繁琐性、节庆的民俗性,不利于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3)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浦江县政府、郑宅镇政府、浦江文旅集团等职能部门协调性差,未能将"板凳龙"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江南第一家"的旅游开发有效融合。(4)综合性人才缺失,未能把当地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传播。(三)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解放思想,以更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推动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2)跳出传统文化的桎梏,克服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播时面临节庆的民俗性、礼节的繁琐性等困难,对其进行创造性改良,推陈出新,更好的传播和普及"板凳龙"这项运动(3)打破各职能政府各自为政的现状,其中任何一方都要改变单一化的身份,履行好职责,扮演好多重身份。同时要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村民对当地文化的重视、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让人们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使命感。(4)引进、培养相关人才,打好"人才牌",激活高质量发展"智能"。在人才引进方面需要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要注重培养本土人才培养,从根源解决人才匮乏的严峻问题进一步推进乡村产业的发展。因此将乡村旅游与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既能实现以体育元素助力乡村建设,给乡村增添了具有体育特色的长远发展活力,又能更好地继承、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4条
1 巴音斯格力;;浅谈海西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及经验做法[J];柴达木开发研究;2022年05期
2 张涵;刘会成;;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年06期
3 于宛禾;;敦煌非遗传承IP开发策略分析[J];中国报业;2022年22期
4 李珍珍;;永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市场化研究[J];福建史志;2022年05期
5 李晓燕;张立昆;赵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发展——以蔚县为例[J];未来与发展;2022年11期
6 李毓;阚康;;旅游视域下多元主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形塑——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05期
7 刘东儒;;文旅融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J];文化产业;2022年35期
8 鲁成银;;加强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茶叶;2022年12期
9 王建华;刘龙堰;;乡村振兴战略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年03期
10 孙凯;王樉;李泽亭;苗振良;;标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探究[J];品牌与标准化;2022年S2期
11 欧阳宇光;;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采写编;2022年12期
12 曹俏萍;;关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融合发展的探讨[J];文化与传播;2022年03期
13 江美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冲突与融合——以江西省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05期
14 袁恒;;《中秋奇妙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听表达创新[J];视听;202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盛德;;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A];在路上:乡村复兴论坛文集(八)·松阳卷[C];2021年
2 智虹霓;包卫平;;“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墙报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3 田忠勇;;乡村振兴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甘肃陇西云阳板为例[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墙报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4 王莉;;“文化互惠”视角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策略研究[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墙报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5 胡嫦娥;赵志恒;;文化自信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秭归赛龙舟为例[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墙报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6 张燕燕;周馨;赵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的研究[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墙报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7 张奇男;;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功能体系发展研究[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墙报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8 穆薪羽;;健康中国与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墙报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9 马永强;;流域文化视野下黄河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墙报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10 鲁亮亮;朱廷宇;杨若冰;高露;李雨衡;;文化强国背景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墙报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11 张皓轩;张秋芬;;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基于行为科学理论[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墙报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12 闵湘灿;;中国传统射箭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困境及其疏解路径[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墙报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13 张青;朱亚成;;近10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分析[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墙报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14 朱廷宇;李雨衡;鲁亮亮;;云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GIS空间分析[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墙报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15 徐泉森;谭宏;;重庆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研究[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墙报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16 王继征;赵洪波;;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发展研究[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墙报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17 刘畅;姜雅楠;;基于GIS的武术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墙报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18 孟祥稳;周萍;;“互联网+”视域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路径研究——以“青州花毽”为例[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墙报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19 王冬生;;非遗产视角下重庆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墙报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20 谢家旺;;数字技术赋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展研究[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墙报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雅忱;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21年
2 盛静;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3 刘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4 宋亚林;“易”与“译”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5 覃宇德;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社团传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
6 马冬雪;福建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7 王云庆;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立档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8 秦枫;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生存与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9 王水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教育功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彭金城;草原丝绸之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1 吴磊;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2 刘坚;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13 欧阳正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14 王志平;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产业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15 李依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6 李致伟;通过日本百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程探讨日本经验[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17 周志彬;关于中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18 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19 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0 东旻;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晓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理标志保护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22年
2 施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法保护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22年
3 伍虹宇;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22年
4 唐笑;苏州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苏州大学;2021年
5 陈峻;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类企业发展调查报告[D];兰州交通大学;2021年
6 胡昕豫;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视角下大学生校园媒介接触影响因素分析[D];东华大学;2022年
7 穆旭霞;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初中美术社团的教学实践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20年
8 刘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立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
9 杨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法律机制研究[D];湖北民族大学;2022年
10 钟芳萍;海南省初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课程开发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22年
11 钟原;历史文化街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22年
12 杨梦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文化产业促进法的立法问题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21年
13 尚乐怡;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再造与活化的设计扶贫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年
14 刘思源;土家族地区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22年
15 秦丹丹;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天津师范大学;2022年
16 任洁;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的景观空间设计[D];宁夏大学;2021年
17 李函昱;共情传播视角下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报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2年
18 段子勇;江西、湖北、福建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门武术传承与发展的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2年
19 夏小龙;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教育传承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21年
20 陈张俊卓;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法保护[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纪洋;“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启动[N];吉林日报;2023年
2 ;中医热升温 67.9%的人生病想看中医[N];中国青年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晶晶;非遗法出台有望为“申报热”降温[N];中国青年报;2011年
4 记者 王晶晶;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将从严控制[N];中国青年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张黎姣;那些老腔老调与我们有关[N];中国青年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桂杰 实习生 唐琴;杨华珍:让祖先的手艺传承下去[N];中国青年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张鹏;用传统文化滋润学子心灵[N];中国青年报;2011年
8 ;铜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N];铜仁日报;2020年
9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洪永林;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N];九江日报;2020年
10 铜仁日报融媒体记者 陈林 刘怡珉;我市召开《铜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贯彻实施会议[N];铜仁日报;2020年
11 铜仁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怡珉;《铜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为历史文化竖起保护屏障[N];铜仁日报;2020年
12 记者 李白蕾;《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下月起施行[N];福州日报;2020年
13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N];福州日报;2020年
14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 张昶昶;项兆伦调研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N];陇东报;2016年
15 记者 吴开睿;云南省2021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暨“非遗+旅游”现场交流活动在我州举行[N];大理日报(汉);2021年
16 全媒体记者 秦亚岚 张泽华;我市20个非遗项目列入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示名单[N];中卫日报;2021年
17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N];中国文化报;2021年
18 记者 杨艳玲 关友芳;中国非遗协会非遗数字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非遗数字高峰论坛在我州举办[N];大理日报(汉);2021年
19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蓝峰;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N];呼和浩特日报(汉);2021年
20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N];呼和浩特日报(汉);202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