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乡村振兴视角下民俗体育“火虎”发展演变及保护路径探究

刘利利  孙乐忠  
【摘要】:研究目的:乡村振兴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特色体育文化振兴是重要举措。通过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体育"火虎"在乡村发展过程中的发展及演变过程,制定乡村振兴下"火虎"发展保护路径。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并结合传播学知识,探究民俗舞蹈"火虎"的发展历程,分析火虎的传承演变,据此依据当地现有条件提出现代化保护路径。研究结果:(1)火虎发展历程共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第一个时期,受封建文化影响,清朝末期火虎被发明出来到新中国成立前火虎发展处于最鼎盛时期;第二个时期,受新中国新思想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火虎的村民参与度相比于之前有所减弱,依然受老年人欢迎,但部分知识青年不接受;第三个时期,文革期间是火虎发展分水岭,主要体现在对火虎思想的打压以及火虎祭祀场所的破坏;第四个时期,1987年-2016年期间,这一时期政府的扶持对火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五个时期,2016年至今,合村并居,外来文化进入,火虎参与度下降,呈现低迷状态。(2)民俗舞蹈"火虎"文化的传承演变:一是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使人们对火虎的传统价值观发生变化;二是社会进步发展对火虎文化的影响作用,直接影响参与火虎表演的新生力量越来越少;三是表演环境的改变使得火虎文化底蕴的重建,无法有效做到新思想与传统思想的"新老转换"。研究结论:依据火虎的发展历程及现阶段传承现状,分别采取1.政府扶持,助推火虎发展,前期进行资金奖励传承,用来吸引更多的人主动来传承,形成良好传承开端,后期协助村民推广火虎一方面提高火虎知名度,另一方面形成地域性的火虎特色价值。2.重塑火虎文化底蕴,原有火虎表演环境消失,依托新环境,将火虎文化植入乡村振兴建设中去,宣扬火虎优秀文化思想,建造村级火虎博览馆等措施,促进火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同步前行。3.民俗舞蹈"火虎"的自身的简化,为提升村民和外来游客"火虎"参与度和体验感,应改变原有道具及动作的繁琐和复杂,结合当下热门参与度较高的广场舞、太极拳等项目,在保留特有文化的基础上,简化动作和道具,使"火虎"更有效的融入到大众生活中。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巴合提努尔·尔斯别克;加孜娜·阿力汗;;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情况分析[J];营销界;2022年22期
2 路馨丹;胡春霞;韩维娜;;“十四五”时期 我国数字乡村发展趋势、问题及建议[J];通信世界;2022年22期
3 元承军;;在“诗和远方”中探寻乡村发展新路径[J];农村工作通讯;2022年24期
4 李开清;;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乡村发展路径研究[J];河北企业;2023年01期
5 王浴五谷;王浴四季;;新时代我国乡村振兴的现实分析与推进方略——基于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思想[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04期
6 胡炼清;;财政支农助力乡村发展的浅析[J];农家参谋;2021年23期
7 宋常迎;郑少锋;于重阳;;“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发展的创新驱动体系建设[J];科学管理研究;2021年03期
8 涂梓怡;;乡村振兴背景下探寻中国在乡村发展模式上的路径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1年12期
9 ;十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J];乡村振兴;2022年02期
10 杨兴艳;赵翠薇;;贵州省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01期
11 李振;张瑜;;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评价研究[J];当代农村财经;2022年02期
12 ;十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J];南方农业;2022年03期
13 ;《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发布[J];建设科技;2022年01期
14 ;十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J];农村新技术;2022年03期
15 ;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J];乡村科技;2022年03期
16 罗昕雨;张欣然;徐晨;许倩;;数字乡村发展标准化模式探析[J];品牌与标准化;2022年S1期
17 毛凤仪;胡艺觉;熊坚;;基于县域尺度的湖南省乡村发展类型及乡村性研究[J];现代农业;2022年03期
18 邹修敏;王志斌;高朝鲜;任小鸿;曾献勇;;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2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汉勤;;擦亮绿水青山底色,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经验[A];在路上:乡村复兴论坛文集(八)·松阳卷[C];2021年
2 张玉坤;;统筹、互补、融合——关于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A];在路上:乡村复兴论坛文集(八)·松阳卷[C];2021年
3 罗德胤;孙娜;付敔诺;;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的松阳路径[A];在路上:乡村复兴论坛文集(八)·松阳卷[C];2021年
4 刘利利;孙乐忠;;乡村振兴视角下民俗体育“火虎”发展演变及保护路径探究[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专题报告摘要汇编[C];2022年
5 王轶涵;崔巧艳;曹慧媛;杨涵之;魏晓彤;陈雷;;关于培育乡村振兴新模式,赋能社交电商新业态的调查研究——全国高校公益助农营销实践调研[A];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研讨会会议报告集[C];2021年
6 苟婷婷;;乡村振兴战略下体育赛事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以广安市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体育产业分会)[C];2022年
7 刘晓东;黄杨;姜韩;;乡村振兴背景下姚基金体育公益扶贫作用机制与路径[A];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体育社会科学分会)[C];2022年
8 张秀青;;数字信贷正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20)[C];2021年
9 夏鹰;杨灵懿;郭淳;胡平;;林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措施探究[A];2022社会发展论坛(昆明论坛)论文集[C];2022年
10 骆雪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A];第二十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线上会议论文集[C];2022年
11 林胜;李崭;王淑钦;姜伟;郑燕玲;范铖;;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涉农保险产品创新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A];浙江保险论文汇编2022[C];2022年
12 陈芳;包腾;王潇;;第二章 新时代基于设计思维的徐州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研究[A];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第六届中国设计理论暨第六届全国“中国工匠”培育高端论坛论文集[C];2022年
13 焦振涛;;第四章 数字设计在中国乡村振兴中的策略和方法研究[A];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第六届中国设计理论暨第六届全国“中国工匠”培育高端论坛论文集[C];2022年
14 王红梅;;浅谈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A];2022社会发展论坛(贵阳论坛)论文集(二)[C];2022年
15 邹其昌;;导论:乡村设计学体系论纲[A];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第六届中国设计理论暨第六届全国“中国工匠”培育高端论坛论文集[C];2022年
16 陈庆军;王淼;;第四章 乡村设计中的IP策略[A];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第六届中国设计理论暨第六届全国“中国工匠”培育高端论坛论文集[C];2022年
17 邹其昌;孙文鑫;;第一章 “双碳”战略下乡村设计未来发展研究[A];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第六届中国设计理论暨第六届全国“中国工匠”培育高端论坛论文集[C];2022年
18 吴小勉;冯易;;第二章 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设计未来发展[A];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第六届中国设计理论暨第六届全国“中国工匠”培育高端论坛论文集[C];2022年
19 何林儒;谢春荣;杨逢肃;;数字乡村规划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以广西数字乡村云平台为例[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路径探讨[C];2022年
20 徐戈;林凌;史磊;丁楠;;乡村振兴和乡建视角下城郊型村庄振兴与乡建路径研究——基于南疆阿图什市松他克镇阿孜汗村的实践[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路径探讨[C];202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云霞;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乡村社会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8年
2 黄鑫权;新时代乡村振兴问题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
3 斯琴朝克图;蒙东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乡村发展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4 杨彬如;多维角度的中国低碳乡村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5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韩欣宇;城乡统筹背景下乡村住区发展与空间重构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7 张春波;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21年
8 邓春凤;基于空间区位分类的桂林城乡协同区乡村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
9 王天宇;中国特色小镇功能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振;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评价及模式选择[D];大连海洋大学;2022年
2 何艳阳;桂林市漓江流域乡村性评价及其乡村发展类型划分[D];桂林理工大学;2022年
3 吴光福;改革开放以来赣南乡村发展的历程与经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21年
4 夏冰妍;武汉市黄陂区乡村发展水平评价及发展类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
5 杜雪;新乡地区乡村振兴评价与实施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9年
6 杜辉阳;新时期我国乡村振兴机理与路径研究[D];厦门大学;2019年
7 兰春梅;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9年
8 陈镘弥;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海岛民居建筑空间重组关系初探[D];四川美术学院;2019年
9 刘琴;参与式艺术的乡村现场[D];西安美术学院;2019年
10 杨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19年
11 万信;在共享发展境域中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9年
12 钱凯旋;苏北地区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
13 贺非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发展问题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9年
14 陈斯亮;快手短视频中的乡村景象呈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15 张学升;乡村产业振兴视角下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9年
16 张伟荣;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研究[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19年
17 丁柯文;乡村振兴的实现机制、发展水平与路径选择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18 唐斌;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乡村产业振兴实践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19 雷天舒;农发行支持崇左市乡村振兴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20 黄艇艇;湖北省公安县乡村转型特征及其振兴路径[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王卉;学科发展滞后 学界声音单调[N];科学时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郭晓红;蕉城雷东:畲村美景迎客来 乡村发展添活力[N];闽东日报;2020年
3 记者 李华 通讯员 彭玲;强村公司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N];湖州日报;2020年
4 通讯员 蔡友权 季佳丽;宾川:产业兴旺 乡村发展[N];大理日报(汉);2020年
5 前锋记者站 黄方瑶 本报记者 刘甜甜;文化润泽 助力乡村发展[N];广安日报;2020年
6 本报记者 石光胜 李子亭 赵希翔 特约记者 张希锋 通讯员 田耀 伊楠;渔洋故里涌动乡村发展“振兴潮”[N];淄博日报;2020年
7 陈玉云;瑞金泽覃乡贤助力乡村发展[N];赣南日报;2020年
8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 焦敏龙;田园综合体聚集乡村发展新动能[N];陇东报;2017年
9 记者 郑菁菁;统筹发展 借势借力 打造乡村发展“金名片”[N];衢州日报;2020年
10 通讯员 杨丽芳;祥云探索发展以蚕桑产业为主导的乡村发展模式[N];大理日报(汉);2021年
11 本报记者 刘霞;心系农民福祉 助力乡村发展[N];云南政协报;2021年
12 通讯员 杨光周;发挥政协优势 助推乡村发展[N];云南政协报;2021年
13 通讯员 刘持金;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群众意愿[N];云南政协报;2021年
14 本报记者 徐爱银 本报通讯员 曹剑峰 曹振;多点开花 激活乡村发展活力[N];南通日报;2021年
15 通讯员 王洪;提升干部能力 推动乡村发展[N];云南政协报;2021年
16 记者 赵徐州;促进乡村发展“有效衔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
17 信文;山东出台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N];人民邮电;2022年
18 江门日报记者 敖转优;培根铸魂提振乡村发展“精气神”[N];江门日报;2022年
19 记者 宋维根;设施蔬菜种植带火乡村发展带旺群众生活[N];张家口日报;2022年
20 本报通讯员 张玲玲 叶菁 本报记者 黄天玲;激发成才动力 提升乡村发展能力[N];南通日报;202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