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形意拳文化助推山西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李若萱  
【摘要】:目的:山西是形意拳文化的起源地,拥有丰富的形意拳文化资源和群众基础。本文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审视形意拳文化对山西省地方建设的作用,是对形意拳的再认识,有助于推动乡村发展的同时寻找民族传统文化转型方向。旨在针对形意拳文化的特点和地方需要,总结一套切实可行的形意拳文化与山西省地方各事业结合发展的方案,并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后预计产生的效果和影响。最大程度发挥当地文化特色,达到乡村振兴的目标。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形意拳文化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有关概念进行界定,通过对相关现有研究成果和资料的查阅、检索、分类、梳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结果:1.形意拳文化与区域旅游结合。以形意拳文化为主的旅游属于民俗体育旅游,同时也属于武术旅游产业,近年来,我国武术旅游产业发展成上升趋势,如少林寺、陈家沟、武当山等,都已形成了独特的旅游风格,其名声享誉中外,是武术旅游产业成功的典范。形意拳是四大名拳之一,拥有独特的技术风格和文化传承,与三晋文化紧密相连,将形意拳文化与区域旅游相结合,对于山西省而言,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形成地标性文化旅游品牌;对于旅客而言,可以强身健体,体验武术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形意拳本身而言,有利于文化传播,让更多的人参与形意拳练习,促进民俗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以及产业转型。2.形意拳文化与学校体育结合。目前,山西省的部分学校已经将形意拳纳入课程学习规划,如太谷县中小学将形意拳列入教学大纲,其辐射范围广,从小学至大学都有涉猎。学校的形意拳课程开展效果良好,大部分习练者认为起到了强身健体、提高自信心等作用,并通过课程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极大丰富了课余生活。形意拳文化与学校体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地方文化特点,形成乡村教育特色。3.形意拳文化与全民健身结合。大多形意拳习练者选择在较为空旷的公园、广场进行练习,多人共同练习有助于交流、切磋,提高水平,并且形意拳的练习对提高全民体质、丰富社会生活、感受传统文化起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将形意拳文化与全民健身相结合,对于提高乡村文化生活有着促进作用。4.形意拳文化助推山西乡村振兴的影响。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业上,利用形意拳文化资源,开发各项体育产业,开展相应的旅游地、文化节、交流会、赛事等,引起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关注,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提高城市形象和影响力,促进当地产业繁荣;对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形意拳文化的传承上,形意拳文化中包含了儒家、道家等众多中国传统文化,从儿童时期开始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尊师重道、爱家爱国等优良的品格,另外其包含的阴阳、五行等道家文化也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明悟道理。对社会的影响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山西省是形意拳文化传承地,人们对形意拳文化接受度高,容易在人群中推广,并且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将形意拳文化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助于促进百姓安居乐业,维持社会平稳发展。结论:形意拳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山西省独具特色的地方代表文化,将形意拳文化与区域旅游、学校教育、全民健身相结合,融入地方百姓生活,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的手段,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形意拳文化助推山西乡村振兴要实事求是,选择合适的、符合民意的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发现、改正问题,多尝试,寻找出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晓晨;李圣;乔媛媛;;太极拳长期习练者身心经验建构历程的质性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2 周英华;薛惠;杨捷婷;张彩娟;;焦虑自评量表对霎哈嘉瑜伽习练者的测量结果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5期
3 剑卿;游龙;王毅;;身体,引导的中枢[J];尚舞;2011年01期
4 杜红政;;中华麒麟鞭习练者情绪障碍的调节[J];运动;2016年10期
5 李秀;谭勇;;海口市太极拳活动开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J];博击(武术科学);2006年04期
6 宋亚佩;;健身气功基本训练技术体系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21年05期
7 马紫晨;林小美;;武式太极拳在浙江的发展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9年06期
8 马紫晨;林小美;;武式太极拳习练价值探析[J];浙江体育科学;2021年01期
9 梁倩蓉;;八段锦对习练者亚健康状况影响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19期
10 陈丽颖;;新时代双手剑术的传承与发展[J];体育风尚;2021年07期
11 周超群,许爱民,黎俊;对北京市海淀区部分健身健美操习练者的社会学调查与分析[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2 付治国;;朝阳市传统武术发展现状及保护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04期
13 李爱华;太玉;王俊月;刘聪;;试论跆拳道精神的人生哲学意涵[J];当代体育科技;2021年28期
14 石晓龙;郝建峰;;习武品性论——以习练形意拳为例[J];中华武术(研究);2017年01期
15 李秀娟;;论太极拳和瑜伽的相通性[J];搏击(武术科学);2013年12期
16 阎建武;;剖析“法轮功”对习练者心灵的摧残[J];武钢政工;2001年02期
17 范燕薇;高河永;;健身气功在海外华侨华人群体中的推广现状分析[J];东南亚研究;2013年03期
18 孙博;;核心部位力量训练在少林拳教学中的研究[J];运动;2016年15期
19 石华毕;;从跆拳道“以礼始,以礼终”看武术之“礼”[J];内江科技;2010年06期
20 童世敏;虞定海;王美娟;童世斌;刘远;;新编健身气功健身效果调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邢丽颖;邢鹏霄;张峰;;身道合一:太极拳养生价值研究[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墙报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2 侯兴羽;;形意拳对亚健康的调节作用研究[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书面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3 李若萱;;形意拳文化助推山西乡村振兴策略研究[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专题报告摘要汇编[C];2022年
4 陈珊;Burcak Arslan;;汉学家罗伯特·威廉·史密斯美国传播太极拳过程社会学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C];2022年
5 李伟翠;;健身瑜伽段位制考级对女性幸福指数的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体质与健康分会)[C];2022年
6 刘宇峰;张翔;丁仲元;亢建国;孙召胜;;主宰在腰:形意拳单腿制动技术的控制策略研究[A];体育非遗与健康生活——2020年全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摘要汇编[C];2020年
7 靳跃;毛书贵;;法轮功习练者精神状态之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李艳君;;意大利武术习练者武术认知与推广对策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9 魏凯明;付洋洋;;瑜伽习练者“意念调节”状态下脑电特征的研究[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王兆征;裘艺;;健身气功八段锦与健康的研究[A];第一届“全民健身,科学运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6年
11 唐和平;;浅析“法轮功”习练者的痴迷成因[A];防范抵御邪教、构建和谐社会——2005年中国反邪教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2 杨青;范白雪;谢业雷;;上海市瑜伽开展现状调查分析——以瑜伽馆为例[A];《西部体育研究》2014年第2期(总第134期)[C];2014年
13 李聪;张瑶;;PNF对少儿武术套路习练者髋关节角度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华武术研究2015年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下)[C];2015年
14 越修成;陆人杰;张福禄;许同海;;关于“法轮功” 习练者痴迷的原因及转化对策研究[A];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作用积极参与教育转化工作——中国反邪教协会第四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5 ;沉淀下来的“法轮功”习练者心理特点及转化对策[A];反邪教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反邪教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6 ;后记[A];第五届全国杨式太极拳名家传人学术研讨会文稿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守培;中国传统武术伦理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
2 王林;健身气功推广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3 阎彬;乡土武术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D];北京体育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文茜;传统武术习练者习武动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2 周琪芳;基于扎根理论对美国太极拳习练者习练经验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3 张梦君;瑜伽习练者的身心健康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李艳君;意大利武术习练者武术认知与推广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杨旭明;跆拳道项目仪式感对习练者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D];深圳大学;2020年
6 高山;大连市中老年人习练健身气功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7 程宇;健身气功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功能、价值和路径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21年
8 王芳;瑜伽与健身气功推广的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9 申可;西宁市健身气功开展现状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4年
10 刘祥燕;大连市健身气功俱乐部运行模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1 黄亚歌;武术学练过程中的“体悟”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12 马磊;大连市社区武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13 韩玉柏;北京市“瑜伽现象”的社会调查与研究——兼论对健身气功发展的启示[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14 张灏滟;消费社会视域下太极拳的身体文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年
15 潘立书;呼和浩特市传统武术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16 王猛;辽东半岛地区太极拳俱乐部推广模式策略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17 牛磊;毫州市中老年习练“五禽戏”的现状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18 李晓颖;运城市传统武术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7年
19 周法吾;平顶山市区太极拳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6年
20 孙维;陈希夷导引坐功的应用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王东;改变“高冷形象”,让全运会真正走进大众[N];光明日报;2017年
2 余弓;长春四“法轮功”习练者获刑[N];法制日报;2008年
3 记者 魏茂义;开展特殊的思想政治工作 搞好“法轮功”习练者教育转化[N];吉林日报;2000年
4 记者 马挨平;先锋办扶贫济困效果好[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8年
5 记者 高吉龙;抓实事 做好事 干成事[N];延边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