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研究目的与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展现民族特色、体现民族风格、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依托其独特的社会属性,在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国体育精神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建党百年的浓郁的革命文化氛围中,探究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地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与实践价值。理论层面: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丰富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内涵,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传承性与趣味性。实践层面: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化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的载体与媒介,既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又提升人们的历史自信心,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二、研究方法:本文拟借助延安大学图书馆这一平台,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期刊数据库,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同时,采用调查研究法,实地走访当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挖掘有关素材。三、研究内容:本文分3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通过系统梳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和基本特征,分析将其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价值。第二部分,在剖析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意蕴;第三部分,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为导向,以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为契机,多角度探究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路径。四、研究结论:1.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具有内容形式主体化、传承过程动态化、场域效果隐形化的特征。2.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契合高校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要求,呼应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时代课题,在强化人们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和践行中华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3.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地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需要多方主体联合发力。一是党团引领,构建高效合理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目标架构。二是加强资源开发,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提升师资素养与能力,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日常化的课堂教学。三是运用网络媒体,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高校可依托网络信息资源,扩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宣传力度,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推广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