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孟村八极拳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

王纯  张思锋  
【摘要】:研究目的: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阐述,为民族传统体育指明了新的理论方向。为了加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深化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问题的认识,本研究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深入探寻孟村八极拳保护、传承、发展路径推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更具生命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探索门村八极拳保护与传承路径为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河北省沧州是我国著名的武术之乡,为我国的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孟村即为八极拳的发源地。八极拳动作简洁,劲力刚猛,在2008年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八极拳是民间文化,它的产生、发展和壮大都是在民间进行的,所以它的传播方式具有很强的自发性。传承方式一直是以口传身授,身体示范,师徒传承,群体传承等方式较为单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由于传承人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有限,传承思维较落后,一些传统的传承观念,如,只有传承人继承,不外传,不传外姓等,导致八极拳优秀技术失传。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成果,绝不能就此消亡。因此,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地将其发扬光大,使之达到百花齐放的局面。研究结论与建议:(一)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文化旅游的道路。当下的旅游方式呈多元化的形式已不再是简单的局限于对当地旅游风景的观光,同时也可以体验当地的民族活动民俗文化。所以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很大的优势,也将成为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另一方面,旅游业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也可以使外来的游客了解、认识和体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华,从而达到异地传播和传承的目的;它既可以激发民族区域的民族自豪感、创造性,也可以积极地挖掘和创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新元素。因此,在旅游的推动下,在不知不觉中,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创新、传承、保护,并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有机的统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将会更具活力,并在持续的改革中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二)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等活动,为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交往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桥梁。在多民族参与、互动共享、多元文化并存的情景下。民族文化的互通,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出一种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发展问题上所作的重要论述,就是要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交流,促进民族间的互动。(三)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全民健身相结合。武术是一项具有多种功能的运动。政府应联合有关的文化保护组织,将孟村八极拳的健身理念和全民健身融合起来,既能增强群众体质,又能丰富居民的休闲娱乐。(四)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优势进行宣传。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孟村八极拳应该与时俱进借助互联网平台如抖音、微博、快手等app拓宽传统武术八极拳的交流空间。新媒体传播不同于传统模式下的单向传播,互联网的参与、分享和互动有助于传播者与被传播者在虚拟空间中的相互交流、文化共享,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使孟村八极拳的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五)整合教学素材,推动孟村八极拳融入学校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教育发挥着基础性和渗透性作用。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和实施,这给民族传统体育带来了发展机遇。将孟村八极拳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编排教学内容积极引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度,搭建起中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知与校园体育生活实践的桥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邓宏浪;陈锴;;月山八极拳传承探析[J];武术研究;2020年02期
2 靳泽旭;戚晓光;;传播学视域下月山八极拳发展路径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04期
3 蔡敬堂;;八极拳服务企业职工工间操的教学与实践[J];中华武术(研究);2019年07期
4 沈德欢;;浅谈八极拳的起源与特点[J];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27期
5 敬继红;;八极拳对青少年心肺功能的影响研究[J];武术研究;2017年12期
6 郑达雄;;浅谈月山八极拳的历史起源和风格特点及其现代传承[J];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12期
7 友唐;;八极拳,为传统武术破冰[J];中华武术;2022年06期
8 邵立亚;;八极拳之软绵封闭拨[J];中华武术;2022年07期
9 武冬;胡洪森;刘光磊;范江涛;;小学八极拳游戏八例[J];中国学校体育;2022年05期
10 安在峰;;八极拳十三式之大缠[J];少林与太极;2021年05期
11 刘平坤;;金刚八极拳[J];武当;2020年05期
12 符振彦;刘军;;内外兼修 意形俱练 八极拳[J];旅游;2020年11期
13 郭良才;自明;;霍氏八极拳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研究[J];长江丛刊;2020年32期
14 杨昆;曾亚平;;社会学视野下八极拳演变社会内因研究[J];休闲;2018年12期
15 刘文夺;焦广识;;高校八极拳的推广分析[J];学园;2017年21期
16 马玲;;东北霍氏八极拳源流的研究[J];青春岁月;2018年05期
17 曹晓华;杜鸿伟;;霍氏八极拳传承机制研究[J];体育风尚;2018年04期
18 杜怀津;张四维;;蚌埠津门八极拳武馆揭牌成立大会隆重举行[J];武当;2018年05期
19 李思源;陈军;;齐鲁八极拳领航人——山东省临沂市武协主席张毅[J];武当;2016年10期
20 艾小羊;;不怕麻烦,才能拥有高品质人生[J];广东第二课堂(下半月中学生阅读);201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纯;张思锋;;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孟村八极拳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书面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2 张子兵;李春光;孙文杰;;德州学院八极拳、戊极大功力拳传承基地的当代使命与发展规划[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书面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3 米富强;;八极拳技法特征研究[A];2022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书面交流摘要汇编[C];2022年
4 袁家浩;张宗豪;;论“八极拳进校园”的可行性研究[A];2020年全国学校武术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20年
5 杨静琴;杨攀;;新时代我国武术发展路径研究——以八极拳为例[A];2022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大会摘要集[C];2022年
6 袁家浩;;基于“文化传承”论孟村八极拳传播发展路径[A];体育非遗与健康生活——2020年全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摘要汇编[C];2020年
7 高斌;;论八极拳与太极拳的可融性[A];第一届全国武术运动大会暨武术科学大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烈;关东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宗豪;江南船拳文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郑召芝;基于SWOT分析的非遗八极拳传承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2年
2 刘国平;传播学视域下马氏八极拳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9年
3 芦富来;泊北八极拳发展历程及技法体系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20年
4 张丰龙;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河南月山八极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5 韩坤;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引入地方武术项目的可行性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6 齐书珩;长春八极拳“骑马式”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袁家浩;文化传承视域下开门八极拳发展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20年
8 贾丽;流传于西北的八极小架挖掘整理及多媒体视频教材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9 常子健;从八极拳与泰拳的比较研究析论传统武术的发展[D];西安体育学院;2013年
10 杨卫;济南市特色传统武术项目开展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11 陈山;八极拳在京津冀地区传承与发展的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年
12 唐艳;台湾地区八极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20年
13 常雪;我国八极拳地域传播发展历程与流派差异性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7年
14 王晨伟;八极拳在桂林市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15 马振浩;传统武术八极拳撑锤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16 王昊;八极拳对中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俊良 刘荣权;传承一套拳 搞活一座城[N];德州日报;2021年
2 记者 董天力;2020海峡两岸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暨两岸中医学术论坛举行[N];德州日报;2020年
3 记者 李智群 通讯员 张娜 王凡存;2019海峡两岸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举行[N];德州日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何会文 通讯员 舒仁;动起来,农村健身成时尚[N];天津日报;2017年
5 王昊飞 姚湜据;“洋功夫”入侵,八极拳能守住门户吗[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记者 富沛海;长春八极拳亟待发扬光大[N];长春日报;2005年
7 记者 伍洁 通讯员 胡正加;填补我市武术类档案历史空白[N];邵阳日报;2020年
8 本报记者 高玉梁;崇德尚武 一身浩然正气[N];德州日报;2022年
9 河北日报记者 赵瑞雪;打出非遗武术振兴“组合拳”[N];河北日报;2020年
10 本报记者 谭湘竹;诵百年经典 习中华武术[N];黑龙江日报;2010年
11 本报记者 赵玉洁 本报通讯员 吴相艳;多彩社团点亮课后服务[N];沧州日报;2021年
12 本报记者 贾世峰;雄关漫路 任重道远[N];沧州日报;2016年
13 本报记者 张志宁 本报通讯员 王洁令 王凡存;文旅融合 全域旅游风正劲[N];德州日报;2021年
14 ;抓捕行动如何做到速战速决[N];人民公安报;2014年
15 谷强 袁晶;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实施[N];石家庄日报;2011年
16 记者 周洋 通讯员 王伟 薛振东;冀台武术“隔空过招”[N];沧州日报;2020年
17 本报记者 高红岩 本报通讯员 张延旭;庆云: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教育“支点”[N];德州日报;2021年
18 本报记者 何会文 通讯员 霍云龙;留住乡土文化的根脉[N];天津日报;2016年
19 本报记者 陈建强 本报通讯员 霍云龙;留住乡土文化的根脉[N];光明日报;2016年
20 本报记者 周洪松 禹跃昆 特约通讯员 刘春来;薄弱校“翻身”记[N];中国教育报;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