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孟村八极拳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阐述,为民族传统体育指明了新的理论方向。为了加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深化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问题的认识,本研究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深入探寻孟村八极拳保护、传承、发展路径推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更具生命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探索门村八极拳保护与传承路径为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河北省沧州是我国著名的武术之乡,为我国的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孟村即为八极拳的发源地。八极拳动作简洁,劲力刚猛,在2008年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八极拳是民间文化,它的产生、发展和壮大都是在民间进行的,所以它的传播方式具有很强的自发性。传承方式一直是以口传身授,身体示范,师徒传承,群体传承等方式较为单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由于传承人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有限,传承思维较落后,一些传统的传承观念,如,只有传承人继承,不外传,不传外姓等,导致八极拳优秀技术失传。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成果,绝不能就此消亡。因此,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地将其发扬光大,使之达到百花齐放的局面。研究结论与建议:(一)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文化旅游的道路。当下的旅游方式呈多元化的形式已不再是简单的局限于对当地旅游风景的观光,同时也可以体验当地的民族活动民俗文化。所以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很大的优势,也将成为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另一方面,旅游业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也可以使外来的游客了解、认识和体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华,从而达到异地传播和传承的目的;它既可以激发民族区域的民族自豪感、创造性,也可以积极地挖掘和创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新元素。因此,在旅游的推动下,在不知不觉中,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创新、传承、保护,并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有机的统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将会更具活力,并在持续的改革中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二)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等活动,为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交往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桥梁。在多民族参与、互动共享、多元文化并存的情景下。民族文化的互通,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出一种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发展问题上所作的重要论述,就是要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交流,促进民族间的互动。(三)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全民健身相结合。武术是一项具有多种功能的运动。政府应联合有关的文化保护组织,将孟村八极拳的健身理念和全民健身融合起来,既能增强群众体质,又能丰富居民的休闲娱乐。(四)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优势进行宣传。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孟村八极拳应该与时俱进借助互联网平台如抖音、微博、快手等app拓宽传统武术八极拳的交流空间。新媒体传播不同于传统模式下的单向传播,互联网的参与、分享和互动有助于传播者与被传播者在虚拟空间中的相互交流、文化共享,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使孟村八极拳的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五)整合教学素材,推动孟村八极拳融入学校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教育发挥着基础性和渗透性作用。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和实施,这给民族传统体育带来了发展机遇。将孟村八极拳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编排教学内容积极引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度,搭建起中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知与校园体育生活实践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