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国传统身心运动的运动处方对PCI术后患者康复的可行性探讨
【摘要】:研究目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加强防治冠心病等重大疾病。体医融合已经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运动处方具有目的性强,计划性强,科学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PCI术后患者的康复。国内在研究运动处方对PCI术后患者康复的基础上,结合中医传统太极拳,导引,并取得良好的功效。本研究的宗旨在于研究运用太极拳结合舒心平血功的改良运动处方对PCI术后患者康复的理论价值及操作层面的可行性研究。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以"冠心病,运动处方,太极拳,舒心平血功,coronary heart disease,Tai Chi,exercise prescription"为关键词,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上进行文献检索,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文献整理和文献分析,并进行理论提炼和理论分析。研究太极拳对于治疗PCI术后患者的效果。整理归纳舒心平血功的特点与产生治疗效果的理论基础。比较分析法,将包含太极拳的改良运动处方与国内外的运动处方进行对比,明确太极拳和舒心平血功的治疗特点。将其进行干预做出的实践导向和结果预测做出分析。演绎法:由包含太极拳和舒心平血功的改良运动处方干预冠心病术后患者的可能产生的结果做出理论推测。研究结果:第一,太极拳是一种中低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于2012年被长城国际心血管病学大会公布的《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纳入冠心病心脏康复的干预措施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24式简化太极拳和5式太极拳。中强度的24式太极拳对患者的脂肪代谢,心功能,握力,功能能力(以6MWT衡量)、姿势平衡和胸腰椎灵活性具有积极影响,也可以降低跌倒风险,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太极拳已经积极地被纳入治疗PCI术后病人的治疗策略中去。但是与运动处方常用的健步走等形式相比,同等强度下,太极拳与健步走对PCI术后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均具有积极意义,在血压,心率变异率方面各有优势。第二,舒心平血功是由张广德教授以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为依据,以中国医学整体观,辨证施治和脏腑经络学说及现代医学有关理论为指导创编而成。其具有意形结合、重点在意,动息结合、着重于息,循经取动、强调臂旋,循经取穴、以指代针,松动结合、松贯始末,运动周身、缓寓其中的特点。是一套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经络导引功。舒心平血功通过疏通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阻隔,气滞血瘀处,做到阻者通之,淤者导之。而由于脂类代谢障碍或血液凝固机制失调导致的胆固醇堆积,可做到凝者稀之,积者散之。在进行练功的过程中,不断刺激手上的"劳宫"和指尖上的穴位,使之产热,促进浅表的血管扩张,从而降血压。循经取动,强调双臂大幅度的旋转,加强对心经和心包经的刺激,达到疏通气血的目的。且在运动中,一招一式配合呼吸,有助于按摩内脏,促进血液运行,改善心脏血液动力学。在临床中发现,舒心平血功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身体素质以及神经肌肉协调性,调节心理状态。但舒心平血功对于老年人的力量,身体成分等方面没有明显改善。第三,运用运动处方治疗冠心病已经成为国内外的共识,但我国的PCI术后康复仍处于起步阶段。应该深入挖掘我国导引功法,找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套路,丰富运动处方的内容。太极拳结合舒心平血功,功法丰富了处方,也丰富了患者的训练方式。从中医理论出发,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对心脏康复的针对性更强。因此,联系我国国情,结合传统的导引功法,充分发挥其独有的优势,形成适合中国人民的特色运动处方,以便于更好的康复和推广。研究结论:太极拳和舒心平血功对PCI术后患者的治疗是可行的。太极拳结合舒心平血功的改良运动处方,在发扬太极拳运动处方干预PCI术后患者的基础上,发挥舒心平血功特有的优势,从经络学说和气血运行等多个方面进行干预。利用此将极大的丰富PCI术后患者治疗的理论内涵和策略,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预方案,这对于心脏康复在我国的流行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