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体育口述史研究概况与特色表现
【摘要】:研究目的:口述历史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记录历史的方式,指通过亲历者的口头表述呈现历史。相对于官方记录的宏大历史,口述历史的对象包括精英阶层和普通大众,内容更加关注于细节和真实故事。因此口述历史既是一种记录工具,作为官方资料和档案的印证与补充,又是一种赋权工具,打破"自上而下"的书写惯习,给予每个个体表达自己的机会。口述历史对于体育研究有独特的意义。首先,体育本身是一种高度参与的实践活动,无论是体育运动本身的身体行为,还是参与其中的情感体验,都只有参与者本人才有深切体会,新闻报道或文学作品都是旁观者的看法,亲历者的口述具有真实性和更高的感染力;从体育史学角度来看,体育史主要以时间为轴记录重大体育事件,而体育口述史以人物为主体,以个人经历和对社会和环境的评价来共同建构历史,拓宽体育史的书写视域;对于体育本身而言,关键人物的口述史对体育行为和活动的评价,对今天体育的发展仍有意义。美国最早于1948年开始正式的口述历史实践活动。从档案实践到60年代新史学影响下的大众口述历史,再到80年代的纵深发展,美国口述历史发展日趋成熟。而体育口述史作为口述历史的细小分支,在60年代初开始相关的项目实践,到今天已形成独具美国特色、完整成熟的美国体育口述研究。本论文呈现美国体育口述史的研究概况和特色表现,既总结研究成果,又为中国开展的体育口述史研究提供借鉴。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WebofScience(SSCI)、ICPSR等数据库,访问美国口述历史协会(OHA)官方网站、哥伦比亚口述历史研究中心(CCOHR)和档案中心(CCOHA)官方网站、国家棒球名人堂和博物馆官方网站等在线资料,并查阅各大图书馆资料,深入探究美国体育口述历史开展现状,通过分析其开展的具体项目总结其实践特色。2.对比分析:本文在写作中参考中国体育口述历史研究现状,包括系列学术研究成果与天津体育学院中国体育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正在进行的篮球口述历史实践,对比中美体育口述历史的研究对象、领域、呈现形式、主题、关注焦点等各项内容,总结出美国体育口述历史研究特色。研究结果:美国体育口述史开始较早且主体多元,既包括综合的口述历史机构,如哥伦比亚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班克罗夫特口述历史中心等,以及协会组织,如美国口述历史协会,还有体育图书馆、棒球名人堂等专业的体育组织。除此之外,一些非体育、非综合类机构也开展与体育相关的口述历史研究,如美国犹太委员会曾搜集优秀犹太运动员口述历史,犹他州历史学会的个人口述集中也包含大量的体育经历内容。这些不同主体开展的体育口述历史各有侧重,构成丰富的美国体育口述历史研究。研究结论:1)美国体育口述历史的呈现形式多样。其中最常见也最基本的是以档案形式留存,包括录音、视频、文稿形式的访谈原文件,哥伦比亚口述历史档案中心有超过11000笔访谈记录,这些口档案资料不仅作为历史的补充,还成为文学作品加工的素材;体育口述书籍是经过处理后的口述文字表达方式,《他们时代的荣耀:棒球球员讲述的棒球故事》(1966)、《夏日男孩》(1972)都是根据棒球球员口述资料写成的非虚构作品,口述资料既增添内容的真实性,又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提高感染力;此外,根据体育口述历史视频制作的纪录片以立体化的表达增强观感,顺应当前受众的视频阅读趋势,成为主流呈现方式。2)美国体育口述历史研究对象包括三大部分:体育项目、体育人物与体育事件。作为美国国球的"棒球"是体育口述项目的重要题材,除此以外,代表着美国拼搏精神的篮球、美式橄榄球也是重点研究对象;口述人物则以体育明星队员、重要的体坛元老为主,也包括俱乐部管理人员等非专业体育人物,他们提供的场外信息与运动员的比赛故事相互补充,共同构成相对完整的体育口述历史研究;体育事件则主要以大型体育赛事为主,如奥林匹克运动会、超级碗等。从研究对象也可看出,尽管美国口述研究已十分成熟,整体逐渐下沉,研究普通大众,但美国体育口述历史因其发展时间较短,还是集中于精英群体阶层,有一定的局限性。3)美国体育口述历史研究主题和焦点逐渐与社会相联系。早期的体育口述历史集中于体育本身,为呈现运动员的比赛经历,细节故事等,之后将视野放宽,开始更多地体现社会关切。其中最明显的是体育中的种族与民族问题,如《来自黑人棒球大联盟的声音》(1992)是17名黑人棒球队员的口述史集,探讨黑人的被歧视现象与他们本人的观点,为理解体育与种族关系打开窗口;此外,还有性别与体育研究,《游戏中的女人:女子棒球的故事》(1993)是关于女性棒球运动员口述小说,口述历史深入女性的内心世界,赋予她们被听见的机会,也推动女性研究的发展。在今年即将出版的《美国体育文学与体育口述史研究》一书中,将有关于"美国体育口述史"的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