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视角下体医融合的破困之策
【摘要】:研究目的: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行动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体医融合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入,目前体医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彼此分离、各自为政的状态,有学者关注到体育与医疗之间存在利益冲突问题,但其背后存在的机制却无人研究,通过分析趋利导向下的体医两部门与博弈论所研究的对象存在一定的契合性,将基于博弈论视角,紧扣利益主线,以体育与医疗两大利益主体的博弈对局为研究对象,构建体医博弈模型,进而分析二者在博弈对局中的地位、行动趋向及优势策略选择等,发现体医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建构具体突破路径。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借助博弈视域探究缓解体育与医疗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的有效策略,以便加快体医融合进程。研究结果:研究认为,难以通过融合谋求利益的体育部门与竭力维持现有利益格局的医疗部门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可基于博弈论提供的分析模型构建体医博弈模型,进而选择有效的行动策略以促进融合的实现。面对博弈视角下体医融合的现实困境,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成因分析:1)融合主体的理性冲突造就体医的囚徒博弈困境。从单个部门的理性出发,占优的不融合策略是博弈的纳什均衡策略,可以始终保证自身的绝对利益,至于帕累托最优的融合策略会被理性博弈者作为劣势策略而直接排除,在个体理性引导下所追求的效益最大化其实却导致双方的实际收益并非最大,通常也不能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个体的理性行为往往会导致集体的不合理性行为,理性间的冲突就造成了当前体医融合受阻的困境;2)行动选择的风险规避导致体医的猎鹿博弈困境。在体医猎鹿博弈模型中,不融合的风险上策与融合的帕累托上策均为博弈的纳什均衡策略,此时理性假设下的纳什均衡将不能决定哪个结果的产生,体医双方为追求更大的利益都有可能促成融合的实现,但是依据经济学理论,选择合作的一方需要承担对方背叛导致本次博弈毫无收获的风险,由于无法得知对方的行动选择就会产生风险规避心理,进而导致体医彼此间的不信任,融合行动自然难以推进;3)合作领域的实力不均引起体医的智猪博弈困境。通过分析体育部门与医疗部门在健康干预领域的博弈地位,发现充当"大猪"角色的医疗部门在博弈中居于主导地位,体育部门若想实现最大利益还是要寄希望于医疗部门的主动融合,然而处于博弈优势地位的医疗部门之所以对体医融合理念表现出被动参与的状态,主要是因为不愿损失己方利益去实现体育部门的最大收益,医疗部门的利益亏损致使其不愿做出"智猪抉择",融合路径也就难以构建。研究结论与建议:面对融合阻碍,可围绕四大模块构建体医破困路径。1.观念转变,理性冲突的有效缓解。从个体理性到集体理性,从占优策略原则到最大期望效用原则,实现理性观念的升级优化;从以体育部门为融合主导到以医疗部门为主导,实现主导观念的转变;重拾与巩固、强化体育与医学人文精神,观念转变是融合行动的第一步;2.信息共享,动态博弈的过程导向。通过构建没有已知结束点的重复博弈模型,理性的体医部门应会尽量延缓不融合策略的出现,会将目光放在融合可带来的长远过程性的收益上,这一过程可通过行动共享、知识共享、技术共享、数据共享等策略进行动态博弈以保障融合行动的选择;3.政府干预,融合行动的全程保障。政府可作为体医博弈中的第三方来维护博弈秩序,对体医博弈行为进行监督,可从国家意志层面构建国家至地方的竖向政策法规体系与体育医疗等部门间的横向实施细则体系,发挥党的高位推动作用,厘清体医之间的融合要素,设置长效的深度融合目标,成立领导督查小组以及加强融合研究经费的投入等方面进行干预;4.利益补偿,长远效用的反馈机制。通过构建声誉机制实现对医疗部门长远效益的补偿,以及通过完善奖惩制度、融合领域纳入医保、建立保险制度、政府购买融合产品等方面实现短期可得到的补偿,最后在按劳分配原则下消除部门"搭便车"的心理,促使医疗部门甘愿做出"智猪"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