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体育交流与文化认同路径构建研究——基于2010年以来《中国体育年鉴》的内容分析
【摘要】:研究目的:两岸体育文化交流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两岸良好关系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一直以来,由于两岸问题的政治敏感性,对两岸体育交流工作的相关研究并不丰富。2019年我国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加强两岸体育文化双向交流的举措,我国政府亟需通过体育交流维持并加强两岸同胞的共同认知和共同情感,强化两岸同胞对国家、民族与文化的认同。因此本文以《中国体育年鉴》所记载的两岸体育文化交流内容为主要考察对象,梳理近年来两岸体育文化交流现状、发展特征和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化认同理论,分析两岸体育交流形势,设计两岸体育交流平台构建路径。研究方法:(1)文献法:阅读两岸体育交流相关文献;检索有关书籍、期刊论文、报纸、政府文件及官网资料,梳理两岸体育交流历史和以往研究问题;(2)内容分析法:对《中国体育年鉴》中涉及两岸体育文化交流的材料进行系统整理、编码、数据提取和类别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类型的交流形式进行内容分析,从而明确海峡两岸体育交流的现状、特征与问题所在;(3)理论分析法:以文化认同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在明确两岸体育交流历史、交流特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两岸实际需求的文化认同构建路径。研究结果:经分析得出:(1)目前两岸体育交流已经形成了以奥委会官方交流为主,民间单项体育协会和基层组织交流为辅的交流大格局。根据《中国体育年鉴》自2010年以来的记载,两岸体育交流以依托奥委会交流为主,主要为两岸代表团互访形式,其交流内容涉及行政会晤、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科研交流、运动医学、体育媒体等诸多方面,其中,行政会晤为最频繁的体育文化交流方式,其次是两岸竞技体育交流,包括优秀教练员执教、竞赛表演、训练指导及体育设施考察等活动。有关体育产业、科研交流、运动医学、体育媒体等方面的交流占比相对较少。(2)两岸基于单项运动协会和基层组织的体育交流主要以慰问演出、赛事参与为主。相对奥委会交流而言,以两岸单项协会和基层组织为依托的交流活动举办次数较少,且近年来交流形式上并无明显创新。(3)从近年来两岸体育文化交流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长效机制缺乏,两岸体育交流数量增长缓慢;二是交流形式单一,且多局限于官方行为,民间体育协会和基层组织交流欠缺;三是内容结构的失衡,竞技体育为主,体育产业、体育科学研究、运动医学、体育媒体、学校体育、全民健身等方面的交流不多。研究结论:海峡两岸同属于中华文化,有着共同的源头和流向。文化认同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也是两岸体育交流的价值旨归。应通过以下路径构建两岸体育文化交流平台:(1)完善两岸体育交流政策,建立长效的沟通与交流机制:首先,两岸出台对体育交流的支持政策,减少体育交流限制;其次,对参加体育交流活动的人员简化办理手续,以便更多人员体育交流的参加;最后,给予民间体育交流者优惠政策。(2)注重两岸体育交流内容,加大体育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首先两岸应在共同的文化基础上建立一些专门的文化研究机构,挖掘更多共有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中华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服务。其次体育学术方面。两岸联合创建学术期刊,为体育学术交流提供更完善的平台;设立两岸体育文化的专门研究课题,并提供资助,提升两岸体育研究的层次。(3)加强两岸青少年交流,打造青少年体育交流基地:一是需要进一步制定两岸青少年体育交流的规划,开展各种内容丰富的两岸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二是打造两岸青少年体育交流的新品牌,做好青少年体育交流项目的优选、培育和扶持工作;三是完善青少年体育交流的保障机制,为两岸青少年体育交流提供资金保障,建设两岸青少年体育交流基地,定期开展两岸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4)创新两岸体育赛事模式,发挥民族体育赛事优势。为保障多种交流形式的平衡,避免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的缺失,应创新体育赛事模式,开展多种民族体育赛事。在此基础上,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传递中国体育文化、共享体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