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影响分析
【摘要】:2020年12月,中国足协发布《关于各级职业联赛实行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的通知》,提出俱乐部名称的规范、相关要求和名称变更程序,并要求中超、中甲、中乙联赛各俱乐部在2021赛季开始前完成名称非企业化变更。通知发布后,社会各界对于职业足球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关注度持续升温,但对于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利弊始终未形成较为公允的观点,业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仍在进行。如何分析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影响,成为当前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欧洲职业足球联赛,大多数职业足球俱乐部自成立之初,就始终沿用一个中性化的队名,即使是在近年来商业化水平越来越高,金元足球不断的冲击下,欧洲百年足球俱乐部依然保持着队名的中性化,俱乐部实力越来越壮大,俱乐部的影响力更加扩大。本文对欧洲职业足球俱乐部名称中性化进行深度解析,从而有助于辩证分析中国职业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影响,从而提出进一步的发展对策与建议。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借鉴欧洲职业足球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起源、分类及影响,分析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背景、内容及影响。研究认为:1.欧洲职业足球俱乐部名称中性化具备历史传统,名称中性化是有助于其自身发展的,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赞助商冠名所带来的回报。名称的中性化有利于俱乐部知名度和球迷文化的延续,也同时鞭策俱乐部关注与俱乐部的经营管理,以降低对母公司的依赖。与此同时,名称中性化使得个别俱乐部大打擦边球,但在欧洲的足球中性化传统氛围里,成为了众矢之的。2.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名称中性化实质上是通过去除足球俱乐部名称的企业化元素,是俱乐部独立法人地位的再次确认,并与所在地区或者城市进行绑定。俱乐部名称中性化有利于是扩大球迷群体、打造长久的足球文化,对于引导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尽快走上独立运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足球事业的稳步前进具有重要意义。3.通过梳理欧洲和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产生渊源和发展背景可以发现,欧洲职业足球俱乐部自成立即保持了名称中性化,在欧洲足球市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市场运作体系来职称俱乐部保持名称中性化;但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自成立即拥有了企业赞助的特点,俱乐部过度依赖投资者的投入,自负盈亏、自身造血能力严重不足。如今中国足协颁布名称中性化方案,对于俱乐部乃至整个职业联赛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巨大的影响。笔者将运用默顿功能分析理论,从显在正影响、潜在正影响、显在负影响和潜在负影响等四方面,对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影响进行分析。(1)显在正功能通过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改革,增强了职业足球俱乐部对于所在城市的归属,有利于获得稳定的球迷群体,打造独特的城市足球文化,从而保证了俱乐部文化的长久传承。(2)潜在正功能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名称中性化,是与过往过度依赖的投资人进行解绑,与所在城市进行绑定。足球俱乐部以城市命名,更多的是将足球融入城市建设中,这对职业俱乐部进行属地化监督,获得训练基地等相关资源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作为职业足球联赛参与方的足球俱乐部,在漫长的一个主客场赛季的比赛中,将吸引源源不断的球迷来到城市比赛地。因此,俱乐部与所在城市成为利益密切相关者,俱乐部比赛成绩和管理行为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城市的对外形象。值得肯定的是,足球作为中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名称中性化改革的先行者,无疑又为未来其他体育项目俱乐部的中性化改革带来了诸多的经验与教训。(3)显在负影响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名称中性化以后,最明显的负面影响就是俱乐部自此损失了长期赖以生存的冠名收入。对于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多数中小俱乐部而言,目前冠名费用承担了整个赛季各项支出的绝大比例,由此会造成俱乐部难以为继、退出联赛,危害联赛的稳定性。相应地,对于一部分原有的俱乐部投资者而言,无法将企业名称对俱乐部进行冠名,无法实现企业的广告效应,势必会造成投资者减少投入、甚至是提前退出,造成职业足球联赛竞技水平下降、联赛吸引度降低等问题。(4)潜在负影响(1)打击了潜在足球俱乐部投资人的投资热情,会使得一部分勉强支撑的投资人,更加步履维艰;(2)由于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现阶段仍然无法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创收,若出现投资人退出,可能会增加政府的财政压力,若无接盘人,则会导致俱乐部的解散;(3)一部分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自联赛开启以来从未更换过投资人和名称,为了避免争议对名称进行一刀切,一定程度上终止了球队文化传承,损害了投资人和部分球迷对俱乐部的归属感。本研究提出以下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发展建议:1.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是职业足球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根本保障。2.职业足球俱乐部需尽快提高自身商业化运作水平,实现自负盈亏、独立运营。3.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好俱乐部自身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