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时代“课程思政”理念下学校武术教学的新思路探析
【摘要】:研究目的: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专业分工日益细化,各类课程之间的融通性逐渐下降,从而导致学校思政教育在其他课程中不受重视,甚至起到了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虽然时代在高速发展,但社会道德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和滑坡现象,校园欺凌、围观冷漠、见死不救事件屡见不鲜,本文旨在通过挖掘武术的思政内涵,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学校武术教学之中,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先进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并将其融入到自身的思想和行动,养成文化自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2专家访谈法;3逻辑分析法。研究内容:(1)新时代课程思政的时代意义:是大国教育的需要;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教学改革的需要。(2)学校武术教育中的思政元素阐释:武术教育一直以来重视武德教育,以"尚武崇德"作为武术教育的基本原则,武德教育中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见义勇为,虚心请教,助人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习武人的信条。学校武术教育的理念就是在教授学生技术的同时,对其实施"育人、育德"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礼仪、武德、诚信、和谐等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等教育。可以说学校武术教育中的"武德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下的"立德树人"有着高度的契合性。(3)学校武术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理念的实施路径:1、深入发掘学校武术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内涵;2、积极创新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3、不断加强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4、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结论:"课程思政"理念作为新时代教育领域下的一个伟大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培养新时代有用人才的需要。实现学校武术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我们要认真反思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关注课程思政的特点来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深入挖掘武术教学课堂的思政内涵,有机灵活地在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增强教师的育人育德能力和人格影响力,健全教学评价体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避免生搬硬套,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的立德树人效果,将中华武术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实际力量,形成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