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自由度平台应用于非稳定性训练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核心"即人体的中心肌群腰椎-骨盆-髋关节部分的肌肉,核心肌肉群担负着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等作用,是人体运动过程中发力的主要环节,核心力量训练也被称为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是针对核心区域肌肉及其深层小肌肉进行的力量、稳定、平衡等能力的训练。在运动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是重要的一环,其对人体上下肢的活动、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核心力量训练在也成为很多健身房里的热门项目。非稳定性训练主要指非稳定支撑的力量训练,是指根据项目的技术特征,让身体在不平衡、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训练。这种非稳定性力量训练是通过训练者调节自身的状态,达到训练神经-肌肉系统的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非稳定性训练来源于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是运动员进行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领域中一个密不可分并且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也成为国内外的热点研究对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工程重点实验室引进六自由度动态仿真训练平台,探究如何将六自由度平台与体育相融合,在对六自由度平台的运动机制进行研究后,得知六自由度平台通过六个支腿的位移和旋转运动可以实现负载平台在工作空间范围内的沿X、Y、Z轴平移和绕X、Y、Z轴转动共六个自由度的运动,从而可以模拟出空间的各种运动姿态。其运动特点为非稳定性训练提供不稳定环境,为在六自由度平台上进行非稳定性训练创造了可能性,所以本文希望探讨将六自由度平台应用于非稳定性训练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将近几年国内外对核心力量训练中的非稳定性训练的研究及六自由度平台运动仿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对比和归纳。研究结果:从各学者进行的非稳定性训练实验结论可以看出,与稳定表面相比,使用不稳定表面进行训练时肌肉活动显著增加,对核心肌群的刺激更加强烈,在不稳定环境中进行训练对肌肉的耐力和最大肌力都有一定的提高,非稳定性训练通过在晃动中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神经控制能力,提高了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因此非稳定性训练在核心稳定性训练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的。2.从国内外学者的非稳定性训练研究中总结出,目前对非稳定性训练研究中的不稳定环境构建方式有三种:1.借助不稳定训练器材;2.在稳定的环境下改变某些因素使受试者的稳定状态改变;3.上述两种方式的组合。进行的研究实验中,基本都是采用平衡气垫、瑞士球、平衡板、bosu球等器材来实现。3.通过阅读六自由度平台运动仿真的相关文献,了解六自由度平台的运动机制是通过其六个支腿沿x、y、z三个直角坐标轴方向上的位移及围绕这三个坐标轴的转动来实现各种空间运动的模拟。目前六自由度平台多运用于航海航空、医疗、机床、动态仿真、生活娱乐等领域。在核心力量训练的领域中,六自由度平台的应用较少,找到的相关文献只有两篇,并且,在进行的实验中只是将六自由度平台作为提供不稳定环境的工具,对将平台应用于非稳定性训练领域中的性能评价并没有进行阐述。研究结论:因为六自由度平台能依靠六个直角的位移与旋转实现空间的各种运动,所以六自由度平台是可以为非稳定性训练提供不稳定环境的。而目前少有对六自由度平台应用于非稳定性训练领域的研究,所以是否可以将六自由度平台应用于非稳定性训练是需要进行证实的。2.六自由度平台除了能够提供不稳定环境外,与常用的平衡器材相比,它的主动性更强,在实验中可以主动的设置六个支腿的位移大小和旋转的角度,也就是说在利用六自由度平台进行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时,其不稳定程度是可以进行人为控制的。因此,对于六自由度平台与目前非稳定性训练中常用的器材相比在肌肉刺激方面的差异和对肌肉的影响对比方面还有研究的空间。3.六自由度平台作为非稳定训练工具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极强的主动性,要将六自由度平台应用于非稳定性训练并且达到好的运动效果,同样需要相应的训练方案。因此,在研究非稳定训练方案时,可以将不同类型的非稳定训练方式相结合,探索能更好的提高非稳定性训练效果的训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