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体育交流与合作的场域要素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多元的,涵盖各个领域,合作形式也不拘一格。体育作为促进合作的重要手段,具有和平性、平等性、区域性和共通性特质,因此,对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具有独特价值。本研究秉持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体育交流与合作的物质场域、时空场域、组织场域、文化场域和制度场域,以期为促进中外体育交流与合作,提供新形式、新路径。研究方法:2.1专家访谈法借助"一带一路"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相关会议、学访交流等机会,采用结构性与非结构性访谈,对相关国家的专家学者以及体育总局相关官员、国内专家进行了访谈咨询。2.2逻辑分析法按照场域理论的逻辑,探讨中外体育交流与合作的场域要素,使体育交流与合作的物质、时空、组织、文化、制度等场域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逻辑紧密的整体。2.3场域要素网络分析法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场域要素进行组元设定,在此基础上力图进行结构性关联,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体育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好的场域环境。研究结果:3.1物质场域: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应有之意,也是体育贸易与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带动沿线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该开拓思路,合理运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采用PPP等合作形式,开展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使体育事业更好的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生福祉,促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3.2时空场域:提升体育外交活动的整体性与协同性体育外交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外交内容和依托,特别是近年来,冬奥会、亚运会、世界杯等全球或区域顶级赛事相继在沿线国家举行。因此,加强举办时间、地点以及相关活动的相互沟通、交流与合作尤为必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体育外交活动的整体性与协同性,使沿线国家体育外交合作更加紧密、相关体育人员的往来更加便利、体育利益更加融合、体育供给与需求在时空层次上更好对接。3.3组织场域:有效开展各级各类体育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体育组织是体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依托,应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倡导新形势下的合作机制,推动沿线国家的体育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同时,应激发各级各类体育组织开展业务对接与人员往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多的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通过提高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体育需求,同沿线国家间分享彼此的体育发展机遇,实现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共同繁荣。3.4文化场域:促进各国体育文化的认同与共享各国各民族的体育文化绚丽多姿、丰富多彩,加强体育文化的认同与共享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了参与,其中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我国签署合作协议,这为体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带一路"是一个巨大的包容性体育文化展示平台,应持续深化交流与合作机制,在体育文化的认同中,挖掘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使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体育利益结合起来,在认同与共享的基础上,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体育文化命运共同体。3.5制度场域:发挥体育交流与合作的保障、支撑和引领作用制度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体育交流与合作的内生变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保障、支撑和引领作用,制度建设是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未来的关键。因此,各国和各体育组织间应积极探索并开展相关体育制度建设,既要有战略性制度举措,又要有系列性制度方案,应找准制度建设的切入点、突破口,以点带面、串点成线,使"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完善乃至形成新的全球体育治理体系。研究结论:4.1关于体育交流与合作的场域要素依据场域理论,认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外体育交流与合作,包括:物质场域、时空场域、组织场域、文化场域和制度场域。4.2关于体育交流与合作的具体场域共5个方面的内容,(1)物质场域: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2)时空场域:提升体育外交活动的整体性与协同性;(3)组织场域:有效开展各级各类体育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4)文化场域:促进各国各民族间体育文化的认同与共享;(5)制度场域:发挥体育交流与合作的保障、支撑和引领作用。4.3关于具体场域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场域是一定范围内要素间客观关系的网络或形构,这些场域要素间是一个逻辑紧密的整体,能使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体育交流与合作更具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