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社交回避对体育锻炼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
【摘要】:研究目的:小学时期正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如何在此阶段使学生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并塑造终身体育的思想是我们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自尊是个体对自我能力和价值感的一种情感体验,它是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的自我系统的核心成分之一,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社交回避是指个体回避社会交流活动,小学高年级学生目前处于个体意识独立发展阶段,有研究表明该时期学生会存在逃避社会交往的倾向。本研究探讨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会回避与体育锻炼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个以自尊为中介的模型,以此来研究小学生高年级学生自尊在社交回避和体育锻炼之间的中介作用。旨在通过改善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社会回避,在充分发挥自尊的中介作用下,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促使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更有效的提高其体育锻炼水平,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和体育锻炼行为,以促进小学高年级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研究方法:在河南省郑州市5所小学内随机选取共800名五、六年级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作为被试。此次调查共回收732份问卷,回收率为91.5%,剔除27份所选量表无效的问卷,有效问卷为705份。选用由Watson及Friend(1969)编制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量表内含28个条目,其中社交回避14个条目,社交苦恼14个条目。在本研究中量表重测Cronbachα系数为0.74。选用由Rosenberg(1965)编制的《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量表内含10个条目。此量表已广泛应用于国内,且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量表重测Cronbachα系数为0.71。选用由梁德清(1994)等人修订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测量。量表从锻炼时间、锻炼频率、锻炼强度三个方面进行评定,锻炼活动量的总分=强度×(时间-1)×频率。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9。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对获得的有效分析进行检验,结果析出因子数不为1且第一个因子解释力为27.42%40%,则我们可认为该问卷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用独立样本T检验判断小学高年级在社交回避、自尊和体育锻炼三个维度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利用相关分析探讨社交回避、自尊和体育锻炼三个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回归分析讨论个体三只之间的作用机制,探明个体社交回避影响其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自尊是否起到中介作用。在控制性别、年龄和户籍的条件下,以社交回避为因变量、自尊为中介变量、体育锻炼的三个维度分别为因变量,采用Bootstrap方法抽取5000个样本估计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对自尊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研究结果:(1)男性在锻炼时间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表明男生在单次运动时间较长于女生的单次锻炼时长(t=3.122,P0.01),其他变量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社交回避与锻炼坚持、锻炼时间和自尊存在显著负相关,个体社交回避得分越高,其锻炼坚持、锻炼时间和自尊的得分越低;自尊与锻炼行为的三个维度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个体自尊水平越高,则其锻炼参与度越高(P0.01)。(3)自尊在社交回避和锻炼强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22.06%。自尊在社交回避与锻炼时间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效应量为20.85%,但在社交回避与锻炼频率之间不存在中介效应。使用Bootstrap方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锻炼坚持和锻炼时间两个维度上的结果分别为[-0.0531,-0.0047]、[-0.0420,-0.0032],其中区间皆不包含0,故中介效应显著。研究结论:(1)小学高年级男生在锻炼时间长度上显著高于女生,即男生单次运动时间较长于女生的单次锻炼时长(t=3.122,P0.01);在其他变量上男女生均没有显著性差异。(2)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交回避程度越高,其锻炼强度、锻炼时间和自尊水平越低;个体自尊水平越高,则学生的锻炼参与度越高。(3)社交回避可直接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也可间接通过自尊水平对其体育锻炼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自尊在社交回避和锻炼强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也自尊在社交回避与锻炼时间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