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研究目的:有个人主义表现的李娜在法网夺冠让我们重新审视个性是否是运动员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个人主义、运动员品质和奥林匹克精神之间的关系;个人主义因素在竞技体育中到底有无积极意义;个人主义和冒险精神在比赛中究竟有多大的价值;它们和竞技体育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在我国后备体育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除开其他的运动员品质,是否应该弥补过去在这方面培养的不足,加强对运动员个性、独立和冒险精神的培养。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归纳法;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结合竞技体育的基本规律,从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入手,提出个人主义在竞技体育中具有积极意义和重大价值的论点,并分析了我国运动员缺乏这种品质的原因,最后呼吁对后备体育人才要加强这种品质的培养。
|
|
|
|
1 |
修平;;浅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83年S1期 |
2 |
华炳泉;;关于我省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几点浅见[J];福建体育科技;1987年03期 |
3 |
康天成;;商品经济冲击下的竞技体育体制[J];体育科学;1989年03期 |
4 |
邓德丰;;气功在悄悄走向竞技体育[J];辽宁体育科技;1990年03期 |
5 |
刘文浩;邱卓英;;认知方式与竞技体育的关系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
6 |
林淑英;整合型思维方式对竞技体育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1997年04期 |
7 |
韩学锋;市场经济与竞技体育[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8 |
张勇平,刘景裕,彭鹰;浅析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文化差异[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9 |
敬继红;对现代竞技体育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00年02期 |
10 |
梁恒;论竞技体育中的道德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S2期 |
11 |
赵原,曾明君;论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J];柳州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
12 |
栾开封;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点认识[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02期 |
13 |
陈立基;发挥政府与市场的组合功能,努力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效率与效益[J];体育科技;2002年01期 |
14 |
李望东,岳素芳;关于我市竞技体育三线队伍建设之我见[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15 |
本刊编辑部;;集思广意谋良策 共研竞技话改革——全国竞技体育工作座谈会纪要[J];少年体育训练;2002年02期 |
16 |
龙明莲,闫保庆,王锋;对贵州竞技体育滞后因素的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17 |
贺新成,耿小平,巴特,冯钧伟,姜琳,张京平;内蒙古自治区竞技体育基层教练员现状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06期 |
18 |
赵云宏,张秀华;美国竞技体育“霸主”地位之透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10期 |
19 |
肖林鹏;我国竞技体育科研发展现状探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
20 |
刘晓峰;加快体育人才资源开发 推动我省竞技体育持续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