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刘序蔡璇  
【摘要】:正研究目的:有个人主义表现的李娜在法网夺冠让我们重新审视个性是否是运动员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个人主义、运动员品质和奥林匹克精神之间的关系;个人主义因素在竞技体育中到底有无积极意义;个人主义和冒险精神在比赛中究竟有多大的价值;它们和竞技体育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在我国后备体育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除开其他的运动员品质,是否应该弥补过去在这方面培养的不足,加强对运动员个性、独立和冒险精神的培养。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归纳法;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结合竞技体育的基本规律,从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入手,提出个人主义在竞技体育中具有积极意义和重大价值的论点,并分析了我国运动员缺乏这种品质的原因,最后呼吁对后备体育人才要加强这种品质的培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修平;;浅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83年S1期
2 华炳泉;;关于我省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几点浅见[J];福建体育科技;1987年03期
3 康天成;;商品经济冲击下的竞技体育体制[J];体育科学;1989年03期
4 邓德丰;;气功在悄悄走向竞技体育[J];辽宁体育科技;1990年03期
5 刘文浩;邱卓英;;认知方式与竞技体育的关系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6 林淑英;整合型思维方式对竞技体育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1997年04期
7 韩学锋;市场经济与竞技体育[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8 张勇平,刘景裕,彭鹰;浅析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文化差异[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9 敬继红;对现代竞技体育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00年02期
10 梁恒;论竞技体育中的道德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S2期
11 赵原,曾明君;论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J];柳州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12 栾开封;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点认识[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02期
13 陈立基;发挥政府与市场的组合功能,努力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效率与效益[J];体育科技;2002年01期
14 李望东,岳素芳;关于我市竞技体育三线队伍建设之我见[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5 本刊编辑部;;集思广意谋良策 共研竞技话改革——全国竞技体育工作座谈会纪要[J];少年体育训练;2002年02期
16 龙明莲,闫保庆,王锋;对贵州竞技体育滞后因素的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7 贺新成,耿小平,巴特,冯钧伟,姜琳,张京平;内蒙古自治区竞技体育基层教练员现状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06期
18 赵云宏,张秀华;美国竞技体育“霸主”地位之透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10期
19 肖林鹏;我国竞技体育科研发展现状探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20 刘晓峰;加快体育人才资源开发 推动我省竞技体育持续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锡梅;孙平波;;论竞技体育战略抉择——湖南省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探骊[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熊文;朱咏贤;;我国竞技体育不道德现象原因的分析框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魏真;;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魏汉琴;刘宪忠;;竞技体育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及其原因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谭晓缨;杨再淮;;我国中学竞技体育教练员队伍现状与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6 卢元镇;;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制度成本[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8:体育强国的辨析与建设[C];2009年
7 黄毅;;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集团利益整合机制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孙有平;;论社会主义竞技体育中的牺牲精神[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李宗浩;金宗强;叶加宝;张欣;王春香;杨晓晨;张运亮;;“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10 钟伯光;;科技服务—-香港竞技体育成功的要素[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彩红;竞技体育犯罪法律治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赵权忠;我国学校竞技体育体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曲国洋;日本竞技体育体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石泉;竞技体育刑法制约论[D];吉林大学;2004年
6 邸慧君;我国体工大队“院校化”改革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刘成;体育竞争情报及其对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黄勇潮;竞技体育服务交易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9 张守伟;我国学校竞技体育教练员培训及认证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艳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竞技体育运行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杰;吉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伟华;21世纪初期我国竞技体育运行的成本与效益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良益;竞技体育的伦理价值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陈彦志;2008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学校化模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何强;建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历史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立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及其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岳冉冉;论报纸竞技体育新闻的报道艺术[D];广西大学;2007年
8 李爱臣;吉林省中学篮球运动员培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远智;海峡两岸高校竞技体育交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范辰;我国竞技体育犯罪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正言;当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N];中国体育报;2003年
2 竞文;2003我国竞技体育成就斐然[N];中国体育报;2004年
3 ;竞技体育屡创佳绩[N];甘肃日报;2006年
4 莫志强郭捷;努力创建竞技体育品牌[N];闽西日报;2008年
5 曹彧;运动员保障迈上新台阶[N];中国体育报;2009年
6 霍小光刘刚;享受竞技体育魅力,超越成败得失[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本报记者 白伟;我省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融合的一个生动范例[N];太原日报;2011年
8 天津体育学院 于善旭;努力营造迎奥的竞技体育法治环境[N];中国体育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丁建峰;宁夏竞技体育艰难突围[N];华兴时报;2006年
10 记者 阿荣 实习生 许婷 周承玉;今年我区竞技体育奖牌突破百枚[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