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的研究
【摘要】:正研究目的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体育专门人才,主要依靠高等体育教育来培养,体育院校是目前培养高素质体育专门人才的主阵地。课程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核心环节,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当前高等体育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研究方法
|
|
|
|
1 |
刘淦清,简德平;我国普通高等体育教育改革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2 |
刘官元;王进;吴键;余中华;吴琼先;;学科视野下高等体育精英及精英教育实施途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
3 |
柳若松;试论高等体育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中的战略地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
4 |
郭鼎文;从耗散结构看我国加入WTO高等体育教育变革的机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
5 |
夏思永;高等体育教育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6 |
李振斌,田振军,樊西娜;全民健身与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7 |
方丛蕙;论体育院校的通识教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
8 |
张承玉;面向知识经济时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0年01期 |
9 |
田振军,李振斌,徐振鹏;论21世纪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向与定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10 |
苏明理,李靖,张春芳;论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未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11 |
徐亚清;加入WTO对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06期 |
12 |
赵延益
,张颂岐;论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
13 |
杨木森;关于我国21世纪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J];天中学刊;1998年05期 |
14 |
柳若松,吴宝玲,朱恺,雷强,安儒亮,李靖;体育院校主体专业转移的趋势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年04期 |
15 |
叶国雄,王兵;深化我院办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与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
16 |
郭亦农,范林海;高等体育院校深化改革的若干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17 |
刘中原,陶悦;加入WTO对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8 |
孔小虎;李明华;;加强体育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公开与资源共享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
19 |
徐家杰;“三个面向”与高等体育教育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
20 |
叶天放;关于构建上海体育人才高地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