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淑杰张肃  
【摘要】:正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次最大强度运动时,肌肉丙酮酸合成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活性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为运动时糖代谢的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对象和方法: 选取6名健康男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令受试者一条腿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力竭运动,以耗竭糖原储备,另一条腿为对照腿。两条腿分别以75%最大吸氧量负荷在功率自行车上运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林向阳;周红妹;;高校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教材难度设计的定量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投稿须知[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7期
3 ;投稿须知[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8期
4 ;投稿须知[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6期
5 ;沈阳体育学院重点实验室简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王晓曦;;医体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04期
7 王晓琴;刘华;宋淑华;王航平;;开展实验技能大赛 促进实验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5期
8 宋伟;;以技能训练为基础的运动人体机能实验模式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年05期
9 李迎涛;邢维新;;丽江师专体育保健专业开设的可行性探析[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10 王莹;;我国高等院校体育学本科专业培养规模现状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11 张世国;张雪临;庄涛;;山东省体育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2 唐晓军;;对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留学生教育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3 杜朝辉;;职业化背景下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贺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4 王吉;;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改名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淑杰;张肃;;次最大强度运动人体骨骼肌丙酮酸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流动性和活性的关系[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体育科学分会场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张日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生生理学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和教法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王涛;贺红武;;丙酮酸脱氢酶系抑制剂—α-氧代膦酸酯单盐的合成[A];第六届全国磷化学化工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张日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电生理技术》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A];中国生理学会第八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李宗珊;姚鸿恩;荣湘江;;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办学现状的调查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徐玉明;;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的重塑与整合[A];2009全国运动生理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婷;贺红武;;丙酮酸脱氢酶系抑制剂-O,O-二烷基α-氧代烃基膦酸酯类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A];第七届全国磷化学化工暨第四届海峡化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医药发展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莉;杨金菊;何湘;高媛;鞠艳芳;吴琼;李戬;宋颖博;陈勇;杜雪梅;柳晓兰;高建恩;孙启鸿;;抗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E2(PDC—E2)的抗体相应抗原表位的鉴定及应用[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李彤;方强;吴晓梁;;通脉汤含药血清对缺氧心肌线粒体和丙酮酸脱氢酶的影响[A];2004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张日辉;;体育院校生理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A];中国生理学会第八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平;低氧、低氧运动对骨骼肌Titin和Nebulin的影响机理[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2 黄建珍;胚胎期肉鸡肝脏脂类代谢关键因子的筛选及DHEA的调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卢德赵;肾阳虚大鼠肝线粒体蛋白组变化及温补肾阳药作用机制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王更先;家蚕和棉铃虫若干lethal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李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钟春玖;非嗜酒性硫胺素缺乏及韦尼克脑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李迈;若干中心代谢途径单基因敲除对大肠杆菌代谢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陈亮;参与脑缺血损伤和保护机制的蛋白靶点筛查[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9 向波;线粒体蛋白C1ORF102调控鼻咽癌细胞能量代谢的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漆正堂;骨骼肌线粒体对不同训练方式的适应及其基因应答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士松;运动人体科学网站建设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鹏;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3 马玉成;体育学科加强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汤久瑜;丙酮酸补充对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5 李艳;重组苏云金芽孢杆菌丙酮酸脱氢酶表达条件的优化及结构预测[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卓刚;嗜热菌Thermus thermophiles HB8丙酮酸脱氢酶的表达及其酶动力学测定[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汪洋;运动与限食对肥胖大鼠血清抵抗素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8 张旦旦;调控光滑球拟酵母碳代谢流促进α-酮戊二酸过量积累[D];江南大学;2009年
9 梁楠;光滑球拟酵母内乙酰CoA水平调控对其碳代谢流的影响[D];江南大学;2008年
10 崔玉娟;嗜热菌Thermus thermophiles HB8中dlt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庆 王宏伟;服务2005 助推2008[N];新华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平萍;“反哺”母校的启示[N];中国体育报;2009年
3 哈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杨振平;抑郁了,就运动![N];哈尔滨日报;2006年
4 马运超 高飞;运动生物信息工程研究的重大进展[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俞灵;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焕发生机[N];中国民族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赵雪;正在引起关注的运动医疗保障服务[N];科技日报;2007年
7 健康时报记者  薛京;喝完咖啡40分钟后再运动[N];健康时报;2006年
8 赵仲初;植根南国热土 培养体育英才[N];南方日报;2008年
9 沈阳体育学院党委书记 于晓光;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体育大学[N];辽宁日报;2005年
10 章会 孟军 黄兆信 潘毅 姜瑜 刘杰;本市五所高校招生[N];温州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