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千兆以太网及在SDH上的应用

江榕  
【摘要】:IP业务在全球的快速增长对现在的通信网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人们对带宽需求的增长,千兆以太网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千兆以太网的发展概况、功能结构,提出了SDH设备上的一个宽带接入的方案,它可以在SDH传输设备上提供千兆以太网接口,这种方案可以针对以太网中的数据流量来灵活地分配带宽,以达到最佳的带宽利用效率.文章还对如何接入千兆以太网接口作了分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Broadcom推出65纳米工艺的“智能”交换机芯片[J];电子与电脑;2007年12期
2 祝军生,陈胜权;FTTH进展、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电视技术;2005年11期
3 戎信云;孙勇;施春荣;周涛;;千兆以太网数据传输技术在数字化高频地波雷达中的应用[J];雷达与对抗;2008年04期
4 ;千兆以太网测试解决方案(下)[J];通讯世界;2004年05期
5 刘传翔;夏培;;宽带IP网络的主流[J];现代电视技术;2002年07期
6 ;杰尔系统推出先进的PCI Express与千兆以太网接口解决方案[J];电子与电脑;2004年07期
7 ;SIEMENS“电信级以太网 承载精彩宽带未来”[J];通信世界;2006年30期
8 柳利军;周敏锋;;千兆以太网交换芯片DMA单元的FPGA实现[J];光通信技术;2006年05期
9 苗学峰;;陵县电视台数字化制作播出千兆以太网系统[J];有线电视技术;2009年05期
10 尹岗;;光纤故障检测案例—查找劣质模块[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9年06期
11 ;到底需要多大带宽?NGN技术适应分布式环境的需求[J];每周电脑报;1998年20期
12 张军;;评说ATM与千兆以太网[J];广东金融电脑;1999年02期
13 ;ATM进入集中时代[J];每周电脑报;1998年25期
14 ;无线通讯[J];每周电脑报;2004年41期
15 陈乃塘;;网络供电方式逐渐改变 PoE技术应用大显身手[J];电子测试;2005年06期
16 龙桂明;周春晖;赵明;;基于千兆以太网的软件无线电前端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32期
17 金苏;骨干网络通信技术在江苏科学宫多媒体辅助展示网络中的应用[J];视听界;1999年S1期
18 彭纳新;非编格式及网络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04年03期
19 常庆国;MPLS VPN技术在广电网的应用[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5年10期
20 徐晓明;赵清潇;;基于千兆以太网的基带光纤拉远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榕;;千兆以太网及在SDH上的应用[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2 卢光军;陆佩忠;;一种基于集群计算的软件无线电接收系统实现[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涂峰;汪洪海;;千兆以太网多模光纤[A];中国通信学会2002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伍浩成;;下一代的光城域网技术[A];广西光学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德钦;杨启森;;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光纤主干网络系统的改造[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乐生;于润波;宋英伟;;广播电台业务网[A];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首届中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C];2001年
7 洪锐锋;;构建新一代有线网络综合信息平台[A];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首届中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C];2001年
8 边延风;;实现信息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的全面突破——南京电信宽带IP城域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9 汪洪海;程铭;;DMD在高贝~(?)光纤测试中的应用[A];中国通信学会2002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徐少聪;;弹性分组环的技术特点与应用前景[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晖;基于用户行为的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络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孙伟;TCP友好性流媒体传输速率控制协议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3 王晓梅;无线多跳网络路由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4 韩冰青;移动Ad Hoc网络中资源分配及跨层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古强;直播型IPTV QoS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吕淼;宽带接入网的网络规划与网络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7 曾菊玲;宽带无线接入网动态QoS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8 张红霞;IEEE 802.16e STBC-OFDM系统与QoS调度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谭家杰;室内LED可见光MIMO通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胡迎松;对等网络流媒体组播模型和算法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斌;基于高速IP总线接入系统的控制与交换硬件平台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2006年
2 张琳;岸基X波段雷达浪流信息提取技术在XWCMS中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陈亮;基于SOPC的千兆以太网适配器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杜永春;沈阳联通IP宽带城域网的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5 杨松;基于GMPLS的光突发交换的业务接入的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樊光辉;基于千兆以太网的LED显示屏控制系统冗余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曹书华;基于千兆以太网的雷达数据高速采集与传输技术[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8 段小康;基于OTN的8bit GFPT协议的逻辑设计和验证[D];湖南大学;2008年
9 姜哲圣;声纳嵌入式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及其实现[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王臣凯;LED大屏幕同步显示系统硬件设计及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沈加军;千兆以太网应用和市场现状[N];通信信息报;2002年
2 李传涛;选择以太网的三个理由[N];通信产业报;2007年
3 ;博通推出新型65纳米“智能”交换机芯片[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4 ;Calix F5 OLT产品[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5 ;电信级以太网成为SCNB的突破口[N];人民邮电;2006年
6 董春庆 王健慧;千兆以太网技术综述[N];网络世界;2001年
7 ;四问802.11n[N];网络世界;2007年
8 马;拓展千兆以太网[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9 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陈新建;城域网传送技术的战国时代[N];通信产业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张彤;企业网交换机的典型要求[N];网络世界;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