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浅析滑坡对铁路线路的影响

张建波  
【摘要】:论述了滑坡的形成,分析了滑坡对铁路线路的影响,介绍了滑坡的避让和防治,提出了滑坡灾害的防治对维护铁路线路安全的特殊重要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唐光文;不良水文地质对山区公路的危害与防治[J];交通科技;2003年04期
2 张天佑;;西南山区公路滑坡泥石流堵江问题概述[J];甘肃科技;2010年11期
3 吴长贵,汪庆玖,宁磊;铜陵地区滑坡基本特征及防治对策[J];安徽地质;2001年01期
4 张述成;;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应急与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04期
5 夏显金,黄显怀;我国推行无铅汽油情况的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6 刘丽萍,成保才;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施工产生的缺陷对水工隧道的危害[J];山西水利科技;2000年02期
7 左绪宗;周聿;;ytyt雷击的危害及防护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07期
8 田文;;工程地质损伤在铜仁地区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贵州科学;2007年S1期
9 刘晓燕;;室内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护[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21期
10 谭志良;静电放电对电子装置的危害机理分析与模型研究[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11 包国荣;论电力谐波的产生机理、危害及治理措施[J];咸宁师专学报;1998年03期
12 刘珂,宁克;浅谈触电事故的预防[J];劳动保护科学技术;1999年02期
13 金明新,胡焕秀;长途客车内空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J];公路交通科技;2000年02期
14 陈亚玲;电网高次谐波的危害及抑制措施[J];煤矿安全;2001年10期
15 庞进;黄河断流的危害、成因及缓解对策[J];海洋湖沼通报;2001年01期
16 刘力伟;不对称运行中的负序电流[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17 程友胜;液压系统液压冲击的危害、原因及预防措施[J];煤矿机械;2002年03期
18 李德恭,黄窈蕙,盘秀贞;“白色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交通环保;2002年03期
19 耿世彬,周永红;室内空气中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2年06期
20 伏小勇,胥强;建筑给水系统中气阻危害的产生原因及对策[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波;;浅析滑坡对铁路线路的影响[A];河南省铁道学会2007年学术活动月优秀论文选集[C];2007年
2 张建波;;浅析滑坡对铁路线路的影响[A];河南省铁道学会2007年学术活动月优秀论文集[C];2007年
3 沈晓盛;蔡友琼;;水产食品生产体系中的主要危害[A];2009(威海)中国现代渔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曹跟华;王婷;;室内环境污染及其净化技术[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明菊兰;;水汽中二氧化碳对超高参数火电厂的危害[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张莉萍;;浅析海洋污染[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过伟;杜元新;潘海燕;;个人剂量监测现状与问题[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8 王艳萍;;关于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可行性建议[A];突发地质灾害防治与减灾对策研究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江淼;王国忠;郭文欣;金慧然;陶娅;李春辉;;兽药残留与畜产品安全[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动物药品学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罗春娅;马智超;冯杰;汪瑞祥;宋林庆;;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及对策[A];2006年电气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洋;滑坡体与非线性浅水波的相互作用[D];清华大学;2012年
2 许先国;论当前黑恶势力对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影响及对策[D];武汉大学;2004年
3 彭文祥;岩质边坡稳定性模糊分析及耒水小东江电站左岸滑坡治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王大平;夏橙绿斑病发生、危害和病原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申永江;边坡工程中抗滑桩的效果评价与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2009年
6 杜娟;单体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7 洪荣标;滨海湿地入侵植物的生态经济和生态安全管理[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8 戚国庆;降雨诱发滑坡机理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9 胡高社;巨厚松散层高陡斜坡的形成机理及其防治工程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10 朱志刚;北京双大路碎裂岩质滑坡灾变机理及控制技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黎;基于遥感判释的滑坡泥石流空间分布与成因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孙岩松;空间多排锚拉桩支护设计[D];贵州大学;2008年
3 李亚平;预应力锚拉抗滑桩受力特性有限元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4 袁兆德;帕米尔活动造山带东北部大型滑坡体特征与年代[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2年
5 陈刚;武罐路阳坡里滑坡与隧道的相互作用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任际周;基于次声波技术的滑坡监测预警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段彦超;不同开挖方式条件下滑坡体的稳定性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8 刘金涛;管道横穿滑坡相互作用大尺度模型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杨俊锋;唐家山堰塞湖库区马铃岩滑坡体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张杰;抗滑桩治理国道214线滇藏公路年拉山至邦达机场段滑坡体的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段彬 通讯员 屈会峰;丹凤受滑坡体威胁 八万群众安然无恙[N];陕西日报;2010年
2 本报通讯员 陈智 本报记者 罗会江;穿越唐家山[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3 记者 曹磊;北川滑坡地段应急排危成功[N];四川日报;2010年
4 付剑均 通讯员 李勇 王小俊;秭归连续5年地灾零伤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5 石濡华 胡国礼 喻斌;筑牢“防滑链”[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6 记者 宋克顺 通讯员 黄治荣 石濡华;为了八万群众安全[N];湖北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刘锦 陈圣强;无处安放的集镇[N];陕西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正端;锁住滑坡体:抢在156米蓄水之前[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9 叶仕海王军;柴坪镇扎实做好抗震排危工作[N];商洛日报;2008年
10 许培军通讯员 李勇;高科技确保秭归库区安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