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快速货车转向架的发展及其模式研究

李芾  傅茂海  黄运华  卜继玲  
【摘要】:快速货车的关键技术是转向架和制动系统。文章介绍了国外快速货车转向架的发展、运用概况、基本结构及我国货车的基本现状,提出了研制和开发我国快速货车的基本模式。指出发展我国快速货车转向架应突破现有货车转向架的基本模式,借鉴国外经验和技术,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快速货车转向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爱国,马志援;对跨世纪货车转向架的设想与建议[J];铁道车辆;1998年05期
2 王成国,曾宇清,王新锐;200km/h高速客车转向架的动力学仿真计算[J];铁道机车车辆;1998年03期
3 张维国;客车车体转向架电气接地问题探讨[J];铁道车辆;2000年11期
4 朱士友;广州地铁转向架[J];铁道车辆;2000年S1期
5 陈建德;关于货车转向架的发展探讨[J];铁道机车车辆;2004年03期
6 吴朝院;;铁路货车新型Leila转向架[J];国外铁道车辆;2006年05期
7 汪德武;;客车转向架轮径差与行车关系[J];科技传播;2010年07期
8 ;货车转6型转向架加装弹簧托板试验的阶段报告[J];铁道车辆;1966年01期
9 ;简易棒极电渣焊应用于轉向架吊耳孔堵焊[J];铁道车辆;1969年Z3期
10 ;战时車輛应急故障处理方法(上)[J];铁道车辆;1970年03期
11 ;转8型转向架斜楔接触面检验装置[J];铁道车辆;1973年08期
12 潘绍春;对转8A型减振装置磨耗限度的探讨[J];铁道车辆;1980年02期
13 高东洲;在转向架检修作业中防止拉伤磕伤轴颈的措施[J];铁道车辆;1980年12期
14 王晓华;;美国试验外国造的转向架[J];国外铁道车辆;1981年04期
15 费锦德;陈贺;;城市轻轨车辆转向架方案的选择[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16 Danil P.el;孙宗琳;;控制机车动轴驱动力矩的装置[J];国外内燃机车;1991年07期
17 刘煜;J85型油压减振器试验台的构造及试验原理[J];铁道车辆;1992年03期
18 杨绍普,陈恩利;具有滞后非线性悬挂转向架的Hopf分叉[J];铁道学报;1993年04期
19 刘汝让;2TN型转向架相对摩擦系数的计算分析[J];铁道车辆;1996年08期
20 陆正刚,胡用生,沈钢;铰接式高速客车横向动力响应和转向架悬挂参数优化研究[J];铁道学报;199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芾;傅茂海;黄运华;卜继玲;;快速货车转向架的发展及其模式研究[A];货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侯福国;;机车车辆转向架运用可靠性数字仿真方法的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侯福国;;机车车辆转向架运用可靠性数字仿真方法的研究[A];快速提升铁路建设与装备现代化技术促进铁路跨越式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第九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4 陈宝顺;;120km/h构架式转向架动力学参数优化[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忠杰;;国外独立轮转向架的研究和发展[A];推进铁路新跨越加快经济大发展——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6 潘兴利;;转8AG、转8G、K2型转向架交叉杆支撑组成故障分析[A];《河南铁道》2011年第2期[C];2011年
7 王耀;;关于转K2型转向架下旁承自由高超限问题的分析及建议[A];中国铁道学会第三届标准计量委员会2008年学术交流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8 于明;包海涛;;32.5t轴重货车转向架的设计与开发[A];实践 开拓 创新——2008年快速重载车辆转向架与轮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唐永明;;客车转向架技术引进中的几点体会[A];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机车动力学及强度学组2008年学术年会——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动车组总体、车体及转向架关键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唐永明;黄振飞;;“先锋”号电动车组转向架一系簧下轻量化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2004年度铁路机车车辆动态仿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运华;基于独立旋转车轮的变轨距转向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施晓红;常导高速磁浮列车车轨耦合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3 张兵;列车关键部件安全监测理论与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封全保;低动力作用机车转向架理论分析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姚远;机车黏着极限态动态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高广军;强侧风作用下列车运行安全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苏顺虎;铁路物流系统理论与规划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余祖俊;轨道交通线路几何安全状态动态检测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张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的数字控制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10 任利惠;独立车轮导向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成;DF_(8B)型机车碰撞过程计算机仿真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周辉;转向架寿命周期费用估算分析建模及软件开发[D];中南大学;2009年
3 高常君;摆式电动车组拖车动力学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高莲玉;高速列车转向架综合试验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王忠;基于热点应力法的转向架关键部件疲劳寿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龚利;高速电动车组动力学性能的深化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3年
7 罗文俊;曲线轨道车辆横向稳定性分析[D];华东交通大学;2005年
8 孙磊;轨道车辆转向架刚度试验台液压伺服加载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杨书志;提速货车转向架下交叉支撑装置制造工艺与疲劳寿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7年
10 温松涛;货车转向架侧架疲劳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小丹 侯立新;包钢三支点专用敞车及装用转K2型转向架通过鉴定[N];人民铁道;2007年
2 石佑达韦延兴;中哈铁路“变轨” 架起经济桥梁[N];眉山日报;2008年
3 ;黑龙江攻克高速货车转向架研制关键技术[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4 记者 张荣文;十一局集团学报告 转观念 促发展[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5 颜常青;我国拥有高速地铁列车转向架自主知识产权[N];科技日报;2010年
6 李文超;上海杨浦线转向架制造工艺技术与国际接轨[N];人民铁道;2007年
7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李红昌;中国高铁发展模式的借鉴价值[N];人民铁道;2010年
8 记者 苑丹;“工人院士”李万君载誉归来[N];长春日报;2011年
9 济民芹;转型不能承受之快[N];浙江日报;2011年
10 记者 李佩山 刘德联;在改革创新中持续发展[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