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乳中生物胺的检测
【摘要】:本实验旨在对中国市场上腐乳中的生物胺进行检测。38种腐乳样品均从杭州市场购买,包括28种白方,7种红方和3种青方。腐乳中的生物胺通过0.4 mol/L的高氯酸溶液提取,以丹磺酰氯为内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分析的10种生物胺中,腐胺和尸胺在38个样品中均被检测到,而5-羟基色胺和胍基丁胺均未检测到,其它生物胺在各样品中的含量差别很大。白方、红方和青方中生物胺含量(干基)最大的分别是酪胺(192.7 mg/kg)、腐胺(13.0 mg/kg)和酪胺(1476.0mg/kg),生物胺总量最高的样品分别达到482.5,32.3和2047.0 mg/kg(干基),统计发现白方中的生物胺含量(干基)与样品的pH和自由氨基酸态氮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不同品种和来源的腐乳生物胺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并且个别样品含量可能影响人体健康,因此有必要对腐乳的发酵过程进行标准化以减少其安全风险。
|
|
|
|
1 |
黄继忠
,鲍大中;改革旧工艺,提高腐乳的质量[J];食品科学;1984年04期 |
2 |
景升;怎样制腐乳[J];新农业;1984年23期 |
3 |
马勇;青方腐乳酿造技术研究[J];中国调味品;1996年04期 |
4 |
马勇;青方腐乳酿造技术研究[J];中国酿造;1996年05期 |
5 |
宋国安;青方腐乳(臭豆腐)加工工艺技术[J];中小企业科技;2004年03期 |
6 |
天鼎;绍兴腐乳[J];烹调知识;1994年12期 |
7 |
王瑞芝;论腐乳常见的几种质变问题[J];中国酿造;1999年02期 |
8 |
赵仕昌;腐乳飘香菜鲜美[J];四川烹饪;2000年10期 |
9 |
张签名;科普也是广告[J];中国食品工业;2001年05期 |
10 |
向喜;家庭风味腐乳的加工[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3年06期 |
11 |
窦■,孙君社,鲁绯,胡锦荣,伊双双,袁德云;腐乳滋味物质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2004年12期 |
12 |
包启安;中国腐乳生产技术概要[J];食品科学;1984年02期 |
13 |
关明忠;浅析腐乳酿造过程微生物对质量形成的关系[J];中国酿造;1984年06期 |
14 |
单兴夫;银耳腐乳研究及生产[J];中国调味品;1994年04期 |
15 |
林影,卢荣德,李国基,耿予欢;腐乳产品的氨基酸分析与白点研究[J];中国调味品;1999年09期 |
16 |
王瑞芝;腐乳生产新技术[J];江苏调味副食品;1999年01期 |
17 |
葛克山,薛丽;盐分在腐乳中的传递过程研究[J];食品科技;2004年01期 |
18 |
洪驷莘;腐乳后酵加碱催熟[J];食品科学;1989年07期 |
19 |
杜朝飞;腐乳块鱼[J];中国食品;1994年09期 |
20 |
王瑞芝;论腐乳常见的几种质变问题[J];江苏调味副食品;1998年04期 |
|
|
|
|
|
1 |
邹阳;赵海锋;赵谋明;;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酱油中的生物胺含量[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
2 |
俞為潔;;中国臭食及食臭习俗散论[A];留住祖先餐桌的记忆:2011'杭州·亚洲食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
3 |
謝定源;;味在中国:调味品的加工利用及其影响[A];留住祖先餐桌的记忆:2011'杭州·亚洲食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
4 |
周洪星;李臣;;解读绍兴酱缸文化[A];留住祖先餐桌的记忆:2011'杭州·亚洲食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
5 |
郭春景;郭博洋;;生物技术在制酱业中的应用与发展[A];酱缸流淌出的文化——2007中国首届酱文化(绍兴)国际高峰论坛文集[C];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