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发酵过程中的生物胺
【摘要】:本研究通过丹磺酰氯柱前衍生,用 HPLC 对纳豆发酵过程中的生物胺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纳豆发酵过程中可产生亚精胺、精胺、腐胺和酪胺。发酵12小时至18小时,生物胺含量从268.7± 0.32mg/kg;增加到347.7±24.31 mg/kg,18小时至24小时生物胺含量变化不大。纳豆中95%以上的生物胺是对人体没有直接毒性的多聚胺,其中亚精胺约占70%;对人体有直接毒性的生物胺只检测到酪胺,其含量小于14mg/kg。在2种商品纳豆中检测到亚精胺、精胺和腐胺,没检测到酪胺,总生物胺含量分别为84.1±1.52mg/kg 和104.0±4.30mg/kg。
|
|
|
|
1 |
蔡秋杏;李来好;陈胜军;陈晓凤;杨贤庆;吴燕燕;岑剑伟;;液熏罗非鱼片在25℃贮藏过程中生物胺的变化[J];南方水产;2010年05期 |
2 |
张剑;钟其顶;熊正河;张辉;刘树文;;葡萄酒中生物胺的研究进展[J];酿酒科技;2010年07期 |
3 |
陆永梅;董明盛;吕欣;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酒中生物胺的含量[J];食品科学;2006年01期 |
4 |
孔维府;范春艳;张翛翰;黄卫东;;论葡萄酒中生物胺生成的影响因素及其检测方法[J];中国酿造;2010年06期 |
5 |
李志军,吴永宁,刘浩,薛长湖,赵云峰,凌云;葡萄酒中生物胺多组分的UVD/FLD串联HPLC方法研究[J];卫生研究;2005年05期 |
6 |
张慧;蔡成岗;朱耿杰;蒋可志;;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香肠中6种生物胺[J];中国食品学报;2009年04期 |
7 |
卢士玲;徐幸莲;舒蕊华;周光宏;陈艳萍;孙永明;;传统中式香肠中生物胺调查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年10期 |
8 |
谢诚;刘忠义;周宇峰;任康梓;昝婷婷;;混合菌种发酵对草鱼肉微生物和生物胺变化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9 |
谢诚;刘忠义;周宇峰;昝婷婷;任康梓;徐俊英;;鳙鱼糜发酵过程中生物胺的测定[J];食品工业科技;2010年07期 |
10 |
沈念原;王秀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酒中生物胺的含量[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4期 |
11 |
张志伟
,谢华
,纽广安
,张春晖;发酵香肠中生物胺生成量的菌株效应分析[J];肉类研究;2005年01期 |
12 |
何健;李艳霞;;发酵肉制品中生物胺研究进展[J];山东食品发酵;2008年04期 |
13 |
何健;李艳霞;;发酵肉制品中生物胺研究进展[J];肉类工业;2009年02期 |
14 |
徐振;孟勇;朱志远;徐幸莲;吴光红;周光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冷却猪肉中生物胺[J];江西农业学报;2008年08期 |
15 |
张志伟;李明静;刘贯勇;;休闲发酵色拉米中生物胺的测定与分析[J];肉类工业;2006年09期 |
16 |
闫少辉;李红伟;;发酵香肠中生物胺生成量的菌株效应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7 |
李平兰,沈清武;干发酵香肠中生物胺的产生与控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年11期 |
18 |
徐伟;石海英;朱奇;彭向前;薛勇;薛长湖;;鱿鱼加工废弃物鱼酱油发酵过程中的生物胺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
19 |
吴信法;猪肉中生物胺的含量[J];肉类研究;1994年03期 |
20 |
匡晓东,向敏;干发酵香肠中的生物胺[J];食品科技;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