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马捷张建栋龙鹏  
【摘要】:社会对于地下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部分地区和城市的规划管理失当,造成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以至地下含水层的淡水系统破坏和地下水水源枯竭,甚至造成地面沉降的后果。地下水的开采与补给不相适应,大部分地区尚未采取地面水主动人工回灌补充地下含水层的措施,使局部的地下含水层形成了永久性破坏。为了让地下含水层成为理想的储水库、清洁的滤水器和范围广阔的输水管网,有必要保持地下含水层的可持续利用状态, 有效的途径是将地表水同地下水紧密连接,形成综合的一体化系统,按照一个整体进行统筹安排,实现地表水同地下水的相互交流和有序流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廖丽霞;;构建数据仓库地震综合预报系统[J];内陆地震;2006年02期
2 蔡作馨;杨鼎鸿;程庆斌;邓宁;林昊;邓聪;;地下含水层氡浓度和水位实时动态的潮汐现象与数字化单井综合观测[J];地震;2006年04期
3 李奉翠;刘海成;丛晓春;;地下水源热泵含水层热量运移数值模拟[J];人民黄河;2009年12期
4 刘铁铸;;地下含水层储能技术与节能效益分析[J];上海地质;1987年02期
5 马捷,王明育,戴斌;地下含水层的储能和过程特性的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王明育,马捷,万曼影;地下含水层储能两阶段热量运移数值模型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4期
7 袁兆盾;“上海地下含水层储能技术与应用研究”通过评审[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7年04期
8 邓真全;马捷;戴斌;张建栋;;含水层储能系统参数的综合分析和优化[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9 嵇艳鞠,林君,朱凯光,李海生,王艳,陈祖斌;利用瞬变电磁技术进行地下水资源勘察[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3期
10 吴占昌;张健;袁跃国;;电法测定水文地质参数的尝试[J];工程勘察;1986年03期
11 杨桂山;中国沿海海水入侵机制和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3年02期
12 鲁书喜;地下不透水层的上表面拟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应用一例[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5年S2期
13 谢凯耀;;控制上海市地面沉降研究规划设想“在低水头下寻求动态平衡的方法”[J];上海地质;1981年03期
14 郑亚平;;砂丘水源——荷兰阿姆斯特丹市水厂概况[J];上海地质;1990年01期
15 荣蜀华;;上海市地下水全面动态监测构想[J];上海水务;2002年01期
16 白旭飞;张桂芳;姚章村;;都是“给水度”招来的错[J];水利天地;2008年04期
17 龙翔;万曼影;马捷;;地下含水层储能在空调领域的应用[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9年04期
18 穆仲义;以调节地表径流为目的的天然地下库容的利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85年02期
19 陈荷立;油气运移研究的有效途径[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5年02期
20 郑汝宽,杨天行,王绍文;用同位素示踪测定地下水水质弥散系数的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捷;张建栋;龙鹏;;地表地下水综合系统的建立和地下含水层的可持续利用[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2 许志刚;陈代钊;曾荣树;;CO_2地质埋存渗漏风险及补救对策[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士峰;;海水入侵的控制与整治[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4 翁爱华;肖占山;徐世浙;;地面核磁共振数据投影迭代反演[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涂向阳;高学平;;海水入侵分析及防治对策[A];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3年
6 翁爱华;肖占山;徐世浙;;变正则化参数的地面核磁共振数据反演[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邱玉洲;董金梅;岳潇静;刘建华;李青霞;;胶东地区地下水地表水联合优化调度初步探讨[A];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6[C];2006年
8 翁爱华;王雪秋;;利用插值实现高精度地面核磁共振数据正反演计算[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卫平;王守坦;;航空物探在水工环勘查中的应用[A];勘探地球物理2007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真萍;褚高强;俞侃;;衍生指数在电测深找水中的研究与应用[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振宇;利用地面核磁共振研究滑坡地下水特征及稳定性[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冬莺;应用海洋冷量的区域性空调的机理及构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袁建伟;水源热泵地下含水层温度场的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9年
3 胡继华;地下水源热泵水力学机理及其对地下温度场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郭雷;地面核磁共振探测地下水正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蒋川东;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系统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6 王海龙;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源热泵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路莹;北京平谷地区雨洪水地下回灌堵塞机理分析与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程丽;地面核磁共振找水技术含水量计算[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江莉;煤矿开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屈晓荣;天津市宁河北水源地渗透系数与最优开采方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晓明;地下水,真的可以永续利用?[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李晓明;地下水,都可以永续利用吗?[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3 张金萍;城市地质,可做的工作很多[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4 顾春点评人 “嵊泗二井”工程指挥部专家组组长 水文地质高级工程师 张藻;舟山群岛海域打出淡水井[N];人民日报;2007年
5 韩宗坡;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解读[N];中国气象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郑荣;四川城市地质环境堪忧[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7 路熙娜;严控滨海新区地面沉降[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8 马俊;保护地下水预防为先[N];中国水利报;2007年
9 赵实;广西合浦砂砾层下有好水[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10 赵实;广西合浦砂砾层下有好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