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河口治理要有利于下游防洪
【摘要】:正一、黄河河口变迁黄河河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是黄河于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海而发展形成的。指以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淄脉沟口,面积约6 000多km~2的扇形地区,大致包括1855年黄河改走现河道后,入海流路摆动的范围(见图1)。近50年来为保护河口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尾闾河段摆动顶点暂时下移至渔洼附近,摆动范围也缩小到北起车子沟、南至宋春荣沟的扇形地区,面积2 400多km2。
|
|
|
|
1 |
徐斌,王启杰,罗来勤;管壳式换热器壳侧气液两相流路分析法的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03年02期 |
2 |
丁炜堃;樊菊芳;高屹峰;宋吉;陶文铨;;小管径家用空调研发:换热器流路计算软件开发[J];制冷技术;2010年02期 |
3 |
陈宝冲;黄河口清水沟流路的河床演变及其影响[J];地理科学;1999年01期 |
4 |
顾玉荷,修日晨;黄河口治理的当务之急是选择最佳入海路径[J];海岸工程;1995年03期 |
5 |
徐斌,王启杰,杨小琼,罗来勤;泄漏与旁路对管壳式换热器壳侧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
6 |
李建志,袁伯溪;人工出汊是稳定黄河河口流路的主要工程措施[J];水土保持研究;1998年S1期 |
7 |
杨伟;;流路理论在管壳式换热器中的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8 |
余力民;对黄河口演变两个问题的探讨[J];泥沙研究;1985年02期 |
9 |
杨旭辉;缩短在线色谱仪的分析周期[J];石油化工自动化;2002年06期 |
10 |
刘燕华;康相武;吴绍洪;杨勤业;戴尔阜;;消减黄河下游洪灾风险研究[J];科学通报;2006年S2期 |
11 |
李祚谟;近期山东黄河河床演变与河道整治[J];人民黄河;1990年04期 |
12 |
王开荣,姚文艺,张希芳,李平;黄河口的现状及其治理[J];海洋科学;2001年10期 |
13 |
高文永,张广泉,姜明星,韩富;黄河口清水沟流路现状及其演变[J];人民黄河;1994年05期 |
14 |
魏合龙,李广雪,韩业深;黄河口清3至清6河段高槽的成因及治理初探[J];人民黄河;1996年05期 |
15 |
宋振华,程义吉;黄河口清水沟流路河道整治情况及效用[J];人民黄河;1994年05期 |
16 |
惠遇甲,王桂仙,陈稚聪;长江修建水库后回水变动河段泥沙淤积的模型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1986年09期 |
17 |
刘承天;黄河口现行流路的稳定[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18 |
陈平凡;1995年~1997年我省主要江河水质现状及评价[J];广东水利水电;1999年01期 |
19 |
刘伟平;平面交叉口导流路线的设计[J];中国市政工程;1994年04期 |
20 |
李士国;胡振荣;;黄河近口门河段演变情况与整治措施探讨[J];科技信息;2008年2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