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金彦兆  
【摘要】:本文在拟定塑料大棚蔬菜种植结构模式的基础上,应用雨水利用综合技术,通过对全生长期需水量的分析和大棚可集水量的计算,提出了满足不同蔬菜种植模式下,实现塑料大棚水量自给的适宜天然降水量;运用水量平衡原理,通过对水量供需平衡计算,分析了与之配套的蓄水工程复蓄指数,提出了塑料大棚的经济建造模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霍应强;;森林水文学知识(Ⅰ) 森林水量平衡[J];广东林业科技;1985年05期
2 金小麒,巫启新;乌江板桥河小流域水量平衡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1994年03期
3 黄亚平;仿真技术在漳浦县朝阳灌区水量平衡计算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2000年04期
4 黄亚平;仿真技术在漳浦县朝阳灌区水量平衡计算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年09期
5 杨永东;张建生;蔡国军;莫保儒;王子婷;柴春山;;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4期
6 王瑞芬;;山西省农业用水定额编制研究[J];人民黄河;2011年06期
7 杜军;杨培岭;李云开;任树梅;王永忠;李仙岳;林艳;;基于水量平衡下灌区农田系统中氮素迁移及平衡的分析[J];生态学报;2011年16期
8 赵景惠;;论旱稻间作小区水量平衡的水利化模式[J];水利天地;1986年01期
9 王智;;畦灌水流运动的一个数学模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10 孙福观,郑昌言;衢州市红壤开发利用中的水量平衡与土壤侵蚀[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2年01期
11 邓世宗;;广西不同生态地理区域常绿阔叶林水量平衡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年S3期
12 冉辛拓,俎文芳;干旱区苹果园的田间耗水状况探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3 李亚龙,崔远来,李远华;基于ORYZA2000的水量平衡要素和水分生产率模拟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年08期
14 李晓欣;胡春胜;张玉铭;董文旭;;太行山前平原夏玉米生长季硝态氮的运移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5年06期
15 禹桂芳;马春英;何宁;陈晓玲;杨秀;赫广林;;水量平衡理论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J];陕西林业科技;2008年02期
16 朱劲伟,崔启武,史继德,王维华,王大铎;红松林和采伐迹地的水量平衡分析[J];生态学报;1982年04期
17 Н.В.Торицына ,А.В.БоБрина ,И.И.Судницыи ,鹿洁忠;不同灌溉方法的温室土壤水量平衡[J];灌溉排水学报;1993年04期
18 杨海军,孙立达,余新晓;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水量平衡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19 余新晓,陈丽华;黄土地区防护林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研究[J];生态学报;1996年03期
20 苏占胜,王连喜,李凤霞,黄峰;宁夏扬黄新灌区地膜玉米水量平衡的动态分析[J];新疆气象;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彦兆;;塑料大棚雨水高效利用技术[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建;;工业用水水量平衡问题探讨[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席桂平;;太湖水量平衡模型浅析[A];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C];2004年
4 李海静;王兵;崔相慧;;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5 程伍群;郑连生;白永兵;安秀荣;;平原区土壤水资源量计算模型的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胡以高;高志良;王龙喜;;流域治理中的雨水高效利用[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黄亮;彭小燕;丁爱萍;刘爱兵;黄新时;;南通地区土壤湿度预报模型初步试验[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杨翠平;;循环水逆向串级利用的探索和实践[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9 薛惠洁;柴扉;侍茂崇;;吕宋海峡水平通量计算[A];中国海洋学文集——南海海流数值计算及中尺度特征研究[C];2001年
10 钱钦武;;梅山热轧厂层流冷却水系统工艺优化及效果[A];第三届全国冶金节水、污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莱钢现场节水经验交流会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家宙;红壤农田水量平衡和水分转换及作物的生产力[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2 朱首军;渭北旱塬农林复合系统水量平衡要素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3 姜娜;陕北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生态需水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孟春红;土壤水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张强;宁夏毛乌素沙地SPAC系统水分运移规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叶兵;北京延庆小叶杨与刺槐林的蒸腾耗水特性与水量平衡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7 刘晨峰;北京地区杨树人工林能量和水量平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刘建立;六盘山叠叠沟坡面生态水文过程与植被承载力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9 杜阿朋;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坡面植被水文影响与模拟[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10 倪文进;黄土高原南部人工植被SPAC系统水分循环模式和利用效率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存福;嫩江上游流域的水量平衡与流域森林经营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2 代俊峰;SWAT模型在赣东北红壤丘岗区林草系统水量平衡研究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3 李强;火电厂废水零排放[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4 洪晓强;渭北旱原农田水量平衡及其调控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5 薛丽娟;太湖西苕溪流域径流过程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陈天林;延安刺槐林地生态需水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陈加利;长白山典型森林集水区的水文功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8 王兴鹏;宁夏河东沙地过渡带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D];宁夏大学;2005年
9 席伟彦;宁夏银南灌区湿地分布及其对水量平衡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10 闻婧;松花江干流水源涵养林林地蒸散及水量平衡[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肖意 实习生 吴扬莉;完善节水措施建立科学用水制度[N];深圳特区报;2006年
2 记者 周振兴;科区开展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帮助企业节水[N];通辽日报;2007年
3 安玉 赵岳;耿庄水库的“五加二”[N];山西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刘云 余红 徐雁;构建节约型社会从节水抓起[N];云南日报;2006年
5 记者 肖意 实习生 谭飞燕 通讯员 张秀忠 王丽;搞好示范试点合理配置资源[N];深圳特区报;2006年
6 通讯员宋红霞;精河县全力推进春灌工作[N];博尔塔拉报;2010年
7 季英德 宋杰 陶瑞卿;肥城企业水重复利用率提高[N];中国环境报;2006年
8 通讯员 金淑聪;全州污染源普查工作展开[N];昌吉日报;2007年
9 记者 张春利;山东河务局全面部署今年工作[N];黄河报;2006年
10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昌明;实施南水北调要密切关注生态[N];光明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