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坏死因子在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摘要】:正损伤腰5前根引起双侧后爪持续性痛超敏和痛敏。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电生理学和行为学方法,在前根损伤模型上,研究了TNF-α在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我们发现:①腰5前根损伤引起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内TNF-α和TNF-α受体1上调。损伤后1d,伤侧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内TNF-α的表达与假手术组(进行与实验组同样的手术,暴露腰5前根,但不切断)相比显著升高。损伤后3d,同侧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内TNF-α表达进一步升高,同时对侧脊髓背角内TNF-α的表达也明显上调。TNF-α的表达上调不仅发生在神经胶质细胞,也发生在神经元。在损伤后14d和21d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的TNF-α表达回到对照水平。腰5前根损伤后1d,伤侧腰5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内P55出现上调。损伤后3d,同侧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内P55进
|
|
|
|
1 |
李岚;张锦龙;;癫痫患者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J];临床军医杂志;2006年02期 |
2 |
卢金山,桂德斌,周谊真,杨明山;重症肌无力病人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1995年03期 |
3 |
卢金山,杨明山,谢光洁,李震中;肿瘤坏死因子与重症肌无力病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1996年01期 |
4 |
林航,倪铭孔,杨渤生,洪一飞;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的检测对感染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9年03期 |
5 |
王松;肿瘤坏死因子与神经系统疾病[J];医学综述;1999年08期 |
6 |
林航;倪铭孔;杨渤生;洪一飞;;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检测的临床意义[J];福州总医院学报;1999年03期 |
7 |
孙威;王维治;朱雨岚;;一侧海马注射海人酸建立颞叶癫痫模型大鼠的相关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06期 |
8 |
孙卫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TNF-α浓度变化的临床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年02期 |
9 |
周伟;张建国;栗超跃;;TNF-α诱导脑胶质瘤细胞凋亡过程中NF-κB、IκB活性的研究[J];山东医药;2006年15期 |
10 |
施晓容;候晓君;王柯;;癫痫患儿血清IL-2、TNF-α水平变化与意义[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
11 |
江承平;吴碧华;刘福;马宗斌;杨小晖;;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细胞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J];四川医学;2007年12期 |
12 |
栾丽芹;魏文秀;石秋艳;陈瑞英;张瑞彪;;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
13 |
葛立群;白志刚;张海燕;;急性脑梗塞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10期 |
14 |
蒋怡芳;宋学琴;段伟松;李春岩;;星形胶质细胞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相关性的研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年05期 |
15 |
杜颂伟,陈祖舜,杜同信;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测定及意义[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年03期 |
16 |
叶建锋,李涛平,舒斯云,高宁;TNF-α在大鼠暂时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中的变化[J];中国急救医学;1999年06期 |
17 |
王翠兰,刘梅仕,邓小梅,于素贞,党恩训;脑膜癌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9年03期 |
18 |
郑华!100045,董庆华!100045,夏淑君!放射免疫中心,照日格图!儿科研究所;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年04期 |
19 |
高桂红,黄茂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J];中国校医;2000年03期 |
20 |
段枫;运动神经元病的谷氨酸中毒学说[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