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谢荣华刘继生  
【摘要】:由于套管受到外力、化学腐蚀等因素的作用而引起套管变形、损坏,直接影响油田油、气产量和注水效果及油、水井的使用寿命。随着各油田套损井数逐年增多,套管损坏状况检查及预防已成为油田开发过程中的重点工作。本文介绍了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引进的可过油管检查套管损坏的电磁探伤测井仪(-TM)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功能特点,分析电磁探伤测井在模型井实验和现场应用情况,认为电磁探伤测井作为一种可为油、水井井身结构做“体检”的方法,对及时发现井身结构的变形、控制损坏的进一步发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石燕;;反排式射流泵排液技术在油田测井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年1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谢荣华;刘继生;;检查套管损坏的电磁探伤测井方法及应用实例[A];中国石油石化工程技术和物装手册(第一分册)[C];2003年
2 杨全安;唐泽玮;;油气井井下管柱服役状态检测实践与认识[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刘继生;谢荣华;张月秋;曾桂红;;检查套管损坏的电磁探伤测井方法及应用实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戴长林;石元会;张凤英;葛华;;生产测井实用新技术调研[A];“南方复杂地层井筒新技术”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裴桂红;纪佑军;;油水井套损的地质因素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东明;;井下被卡管柱的卡点公式计算法优化探讨[A];2003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孔庆征;;大庆油田某区成片套损机制的初步分析[A];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89年
8 杨秀娟;闫涛;闫相祯;王同涛;;基于改进Gauss-Newton-Marquit算法的套管蠕变外载求解[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郭映忠;;牢记先生教导到设计中去到施工中去[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谭英杰;泥岩膨胀机理的弹塑性力学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王志刚;基于优化方法的地应力与套管承载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3 万玉金;盐层储气库溶腔形状控制模拟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尹国平;井下套管探伤组合仪地面信息采集系统研制[D];西南石油大学;2009年
2 吴渤;高陡构造下套管损坏机理及优化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 贾若;胜坨油田套管损坏的地质因素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李红伟;陆梁油田多层系油藏分层举升采油工艺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9年
5 金春玉;套管错断井断口位移量计算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6 吕志勇;扫描式伽马—伽马管柱厚度及水泥环密度测井仪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7 商永鹏;复杂地层井筒套管破坏的有限元分析[D];河北理工大学;2009年
8 夏元博;榆树林油田开发动态对套损的影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9 刘国勇;套管错断井断口岩体损伤块度数字模型[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汤波、康曾;盐膏层下石油难开采,我国攻克世界性难题[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杨初长;岩溶所在兴隆设立洞穴监测研究基地[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3 记者 刘军 通讯员 尚健;辽河局金牌技术催发老树新枝[N];中国石油报;2003年
4 张新庄 刘毅;塔河油田TH10403X井实施新工艺获成功[N];中国石化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