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WRF模式中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一次暴雨模拟的影响

孙迪夫  任开军  
【摘要】:正1引言暴雨是我国频发的一种自然灾害,目前对于暴雨这种强对流天气的准确预报难度较大,其研究主要有两种途径和方法:实测资料和数值模拟,其中,数值预报已成为实际暴雨预报业务中的主要手段[1,2]。近年来,已经有很多学者利用WRF或者MM5中尺度气象数值预报模式来模拟暴雨天气过程[3,4],也取得了不错的预报效果。行星边界层作为对流层下部直接受下垫面影响的大气层,是地面和大气之间的过渡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英华;东北“暴雨之乡”科研传佳音丹东暴雨研究有新的突破[J];辽宁气象;2001年03期
2 ;1978年汛期开始后第一次大到暴雨预报的初步小结[J];山东气象;1979年03期
3 ;日本改进暴雨预报的措施[J];气象科技;1979年01期
4 夏承仁;中美开展暴雨预报学术交流及技术合作[J];气象;1986年02期
5 李德合,李秀莲;地县结合大~暴雨预报方法[J];河南气象;1996年02期
6 张明生;利用韵律法制作黎平县5~7月暴雨预报模式[J];贵州气象;1999年04期
7 姜海泉;一种新的暴雨预报通用方法[J];贵州气象;2000年04期
8 徐元顺,朱理国,许书成;1998年丹江口水库流域致洪暴雨的天气成因分析[J];湖北气象;2000年01期
9 张洪卫,张经珍,侯淑梅,郝家学,张立清;用溃变理论做暴雨预报[J];陕西气象;2000年04期
10 冯新建;暴雨的分型相似预报方法[J];贵州气象;2001年02期
11 钟兴华,马月枝,刘朝亮,乔雨;新乡市台风低压暴雨预报系统[J];河南气象;2001年03期
12 高志军;濮阳县7月份大~暴雨预报指标[J];河南气象;2001年03期
13 施望芝,熊秋芬,陈创买;武汉地区“98.7”连续性暴雨的卫星水汽图像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2年01期
14 刘玉凤;暴雨预报在水库防洪调蓄中的作用[J];辽宁气象;2002年02期
15 傅海涛;暴雨预报专家系统升级软件[J];陕西气象;2002年04期
16 ;国家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获准立项并启动[J];Annual Report of CAMS;2004年00期
17 张人禾;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奖励;2005年01期
18 刘权,王忠静,张文哲;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J];水文;2005年02期
19 朱海利;杜继稳;;综合集成暴雨预报方法[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0 王德英;;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J];Annual Report of CAMS;2007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见;唐文;高安宁;;广西超大范围暴雨特征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孔剑君;朱世红;王浩汤;张时英;王海艳;郝齐芬;康绍军;;2003年汛期(6~8月)豫东暴雨分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03.7淮河大水的水文气象学问题”分会论文集[C];2003年
3 余运河;屈述军;;重庆地区暴雨的数值模拟和预报[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周贺玲;金平;;河北中部暴雨的分析及预报[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来小芳;寿绍文;;“配料法”用于长江流域暴雨预报[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健疆;;衢州地区12小时暴雨气候特征分析[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二卷 气象分卷)[C];2006年
7 李德;;夏季暴雨致涝灾情的评估方法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李岩瑛;张强;许霞;丁秀静;;祁连山区暴雨的气候特征及形成机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程鹏;付小平;张涛;罗金芳;;灾害性天气事件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鄂中区暴雨预报方法研究及应用试验[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夏爱和;陈俊;吴旭云;;上海地区暴雨特征分析及预报[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改利;暴雨回波的多尺度识别及其演变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2 周玲丽;登陆台风短时暴雨中的中β尺度辐合线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楚艳丽;基于GPS资料和多尺度分析的水汽扰动与暴雨关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4 覃丹宇;梅雨暴雨云团的卫星观测及其形成和发展机理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恺;北京“7·21”暴雨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来小芳;“配料法”用于长江下游暴雨预报[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3 董长宝;渭河流域致洪暴雨的天气学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刘敏;致洪暴雨预报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杨斌;致洪暴雨预测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叶金桃;暴雨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及查询[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7 武文辉;云贵高原东段初夏暴雨的观测、诊断与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8 杨学斌;“09.05”山东春季极端暴雨多尺度综合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9 贾瑞生;华东梅汛期分片暴雨前期气象因子场的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吴哲红;一次西南地区暴雨的不稳定性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越;暴雨预报难题如何解[N];中国气象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郭军;暴雨带来什么[N];陕西日报;2007年
3 通讯员 石燕;《暴雨年鉴》编纂工作启动[N];中国气象报;2010年
4 中山大学教授 梁必骐;暴雨预报究竟难在何处[N];中国气象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郭起豪;暴雨预报何时不再难[N];中国气象报;2010年
6 通讯员 廖移山 闵爱荣;我国首个暴雨年鉴即将出版[N];中国气象报;2011年
7 本报通讯员 尹婷;暴雨中筑起坚固防线[N];中国气象报;2012年
8 丁继武刘晓林 通讯员 王德英;国家九七三暴雨项目明确研究重点[N];中国气象报;2007年
9 记者 郑菲 通讯员 王德英;“两条腿走路”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N];中国气象报;2008年
10 记者 周芳 通讯员 李翌 实习生 李哲哲;捕捉暴雨的脾气[N];湖北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