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平原麦田干热风形成机制及其陆气交换特征的数值模拟
【摘要】:干热风是常发生在中国北方冬小麦产区的高温、低湿、风速较大,并伴随有强热量交换和水分蒸发过程的农业气象灾害。当其发生时如果不能保证作物水分的供给,将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开展干热风发生机理的准确模拟与预报,对指导采取适时的农田管理措施,保障小麦产量至关重要。本文应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与北京大学陆面模式PKULM(Peking University Land Model)降尺度耦合的模拟方法,结合气象台站观测与风云3A卫星遥感反演的叶面积指数数据,对关中平原2009-2013五年间干热风过程中农田生态系统温度、湿度、风速、感热通量、潜热通量进行了数值模拟。本研究准确模拟出了干热风发生期间的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冠层感热通量、总感热通量、冠层潜热通量和总潜热通量等关键气象要素特征,揭示了本地区干热风的两种形成机制。模拟结果表明:WRF对干热风过程的温度场、湿度场与风场模拟比较准确,PKULM对于植物在干热风过程中、特别是气孔关闭阶段的感热、潜热通量的模拟明显优于WRF-Noah LSM(Noah Land Surface Model)的模拟效果。模拟结果与相应气象要素的观测值数值接近、变化趋势一致,在实际干热风发生时间段内的各要素模拟值均达到干热风指标。
|
|
|
|
1 |
;麦怕老来风——从农諺看干热风[J];科学大众(中学版);1965年06期 |
2 |
郑剑非,张增福;廊坊地区干热风指标的确定及其区划[J];气象;1979年09期 |
3 |
北方干热风科研协作组;小麦干热风环流机理的研究[J];气象;1984年12期 |
4 |
;干热风对冬小麦危害的调查分析[J];气象;1975年02期 |
5 |
王健;小麦灌浆与气象[J];新疆气象;1997年02期 |
6 |
干热风科研协作组;;干热风的气候特征[J];气象科技;1977年02期 |
7 |
;关于小麦干热风指标的初步探讨[J];山东气象;1980年02期 |
8 |
秦仁和,杜瑞莉;干热风对泌阳春蚕生产的影响及预报[J];河南气象;1997年03期 |
9 |
杨菁,樊萍;干热风的危害及其防御对策[J];青海科技;1997年01期 |
10 |
;喷洒草木灰水防御干热风[J];气象;1976年04期 |
11 |
;积极做好防御干热风的工作[J];干旱气象;1978年05期 |
12 |
郭小芹,王宇春;干热风年型的模糊综合评判[J];甘肃气象;1997年04期 |
13 |
张京红;西安冬小麦干热风及其对策[J];陕西气象;1996年03期 |
14 |
牛晋源,石兰瑛,王密凤;晋城小麦干热风灾害分析[J];山西气象;1996年03期 |
15 |
缪炳华;淮北干热风天气过程的结构和环流背景[J];气象;1983年05期 |
16 |
陈怀亮,邹春辉,付祥建,关文雅;河南省小麦干热风发生规律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1期 |
17 |
刘静,马力文,张晓煜,刘玉兰,武万里,孙银川;春小麦干热风灾害监测指标与损失评估模型方法探讨——以宁夏引黄灌区为例[J];应用气象学报;2004年02期 |
18 |
乔建华;小麥草木灰水浸种预防干热风的初步探讨[J];山东气象;1983年02期 |
19 |
梁运香,马丽,栗锡令,蔡广生;浅谈干热风对冬小麦的危害与对策[J];山西气象;2000年02期 |
20 |
;配套林网防御干热风的气象效应[J];气象科技;197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