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雨涝灾害对农作物影响评估研究
【摘要】:利用"Z指数"方法计算了吉林省50个气象观测站1980年-2011年逐年6月、7月和8月雨涝发生等级(偏涝、大涝和特涝)。之后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全省农作物成灾面积和成灾面积与全省当年6月-8月逐月发生偏涝发生站次、大涝发生站次和特涝发生站次关系模型。建模结果表明农作物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与全省发生偏涝站次回归不显著,与特涝发生站次和大涝发生站次相关关系显著。其中,特涝影响最大,其次是大涝。
|
|
|
|
1 |
张成;安徽省旱涝气候规律初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1980年04期 |
2 |
陈建铭;旱涝灾害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及对策[J];河南气象;1996年04期 |
3 |
刘会玉,林振山,张明阳;建国以来中国洪涝灾害成灾面积变化的小波分析[J];地理科学;2005年01期 |
4 |
李吉顺,王秀英;我国农作物受旱面积的统计分析[J];中国减灾;1996年03期 |
5 |
王为民;水灾成灾面积分析论证方法的研讨[J];吉林水利;1995年10期 |
6 |
孙仁邦;山东省气象灾害分析与对策[J];山东气象;1990年02期 |
7 |
赵晶,徐建华;1950~1997年我国洪涝灾害成灾面积的分形特征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1期 |
8 |
乔盛西;湖北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减灾对策[J];气象;1991年04期 |
9 |
张明阳;王克林;刘会玉;林振山;;基于EMD的洪涝灾害成灾面积波动的多时间尺度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年01期 |
10 |
姜逢清,李珍,胡汝骥;20世纪下半叶干旱对新疆农业的影响及灾害链效应[J];干旱区地理;2005年04期 |
11 |
王雨曾,王文乐;满城4年防雹经济效益的初步分析[J];气象;1990年07期 |
12 |
郑家庆;鲁南地区年关联降水量与农业旱灾相关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13 |
王守荣,达庆利,黄凤喜;中国农业受灾与成灾面积预测研究[J];气象学报;2003年01期 |
14 |
刘天适;;陕西气象灾害的季节特征[J];灾害学;1987年01期 |
15 |
;川东南部分地区伏旱严重[J];四川气象;1990年03期 |
16 |
文达;浅析吉林省干旱灾害[J];吉林水利;1994年03期 |
17 |
王子臣;谈水旱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吉林水利;1996年03期 |
18 |
蒋金才,季新菊,刘良,王庆礼;河南省1950~1990年水旱灾害分析[J];灾害学;1996年04期 |
19 |
李茂松,李森,李育慧;中国近50年洪涝灾害灾情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4年01期 |
20 |
孙卫东,彭子成;解放以来我国农业灾害综述[J];灾害学;199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