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沈子琦袁迎蕾李长顺王小凡温岩赵玥  
【摘要】:资源、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日趋严重,其在大气环境层面表现为碳排放增多、温室效应加剧。IPCC报告称能源消耗是21世纪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无锡市作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仍较高,碳排放总量逐年增加。本文在计算无锡市二氧化碳排放量(2000—2011)的基础之上,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建立无锡市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经济发展与无锡市人均碳排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拉动无锡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呈指数增长趋势,相比之下,能源效率及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本文据此针对无锡市提出开发可再生能源,转变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清洁煤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等对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忠民;孙耀华;;基于IPAT公式的省际间碳排放驱动因素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2期
2 本刊编辑部;;解振华:中国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J];创新科技;2009年09期
3 丘兆逸;;碳排放强度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基于2000—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刘小敏;付加锋;;基于CGE模型的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目标分析[J];资源科学;2011年04期
5 张秀梅;李升峰;黄贤金;李颖;;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4期
6 蒋金荷;;中国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11年04期
7 李阿萌;张京祥;肖翔;;江苏省13城市1996~2008年碳排放时空变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8 刘妹琴;孙振清;张发树;杨振江;田国栋;史海燕;;天津市低碳发展路径选择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9期
9 赵欣;龙如银;;考虑全要素生产率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10期
10 张志强;曾静静;曲建升;;世界主要国家碳排放强度历史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11 杜笑典;戴尔阜;付华;;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及预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12 张友国;;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年04期
13 刘占成;王安建;于汶加;李铭;;中国区域碳排放研究[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14 吴殿廷;吴昊;姜晔;;碳排放强度及其变化——基于截面数据定量分析的初步推断[J];地理研究;2011年04期
15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6 彭艳芳;彭军;李晶;李哲琴;;Web GIS碳排放预警决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28期
17 吴彼爱;高建华;徐冲;;基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河南省碳排放分解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11期
18 王铮;翟石艳;马晓哲;;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历史特征及趋势预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6期
19 聂锐;张涛;王迪;;基于IPAT模型的江苏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情景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09期
20 杜官印;蔡运龙;李双成;;1997-2007年中国分省化石能源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朝先;;中国碳排放因素分解:基于LMDI分解技术[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张艳;秦耀辰;;我国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类型及影响因素[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周永章;杨海生;王祖伟;王鹤立;刘祥伟;王音;;中国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4 郑欣;程久苗;;基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芜湖市碳排放效应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晓;王铮;;中美碳排放量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王志远;郑伯红;;城市空间紧凑度与碳排放强度相关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静懿;高昊;;城市总体规划的碳排放指标讨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郑伯红;周刃荒;王志远;;基于空间紧凑度的城市碳排放强度研究——以长沙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黄金碧;黄贤金;;江苏省城市碳排放核算及减排潜力分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黄静;高良敏;;淮南市碳排放定量核算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旭;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碳排放机制与低碳发展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2 何深;电力行业碳排放交易理论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3 马卓;吉林省碳排放峰值预测与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王娟;财政分权、政府支出与碳排放[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赵敏;上海碳源碳汇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广为;中国碳排放强度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动态效应建模[D];天津大学;2012年
7 张海玲;管制政策下中国出口贸易的二氧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陈艳;江西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张纪录;消费视角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文;江苏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时序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友转;基于减排目标和经济增长双重约束的碳排放强度及影响因素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朱聆;中国制造业能源消耗碳排放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4 丰华为;湖南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与政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5 邵珠龙;无锡市工业企业碳排放及减排对策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6 王琛;我国碳排放特征与低碳经济发展[D];河北大学;2009年
7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8 陈蕾嫣;企业碳排放会计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D];集美大学;2011年
9 方勇;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江苏大学;2011年
10 金汝蕾;碳排放演化动力系统理论及演化情景分析[D];江苏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冯洁;中国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颖春;相关行业或开展碳排放强度试点[N];中国证券报;2011年
3 钟欣;中国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N];中国贸易报;2009年
4 周兆军;中国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N];商务时报;2009年
5 郭一信;中国碳交易机制五年内成型 三大问题待解[N];中国贸易报;2010年
6 张捷;碳排放博弈要巧打西方规则牌[N];中国证券报;2010年
7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工程院院士 杜祥琬;练好内功是根本[N];人民日报;2010年
8 记者 吴婷;发改委称碳排放强度将成法定指标[N];上海证券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晶;增长中转变 调整中成长[N];中国石油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公欣;政策信号明确 中国碳交易“谜局”将破[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